简论政党的执政与执政基础
2004年9月16—1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后,理论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这对统一全党同志的认识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是,对有的问题的认识还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人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对政党的执政与执政基础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也作为学习心得。
一、党的执政
(一)、政党的执政的本质
政党的执政是指党通过革命或通过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和领导政权。某一个具体的政党的执政,它要通过其党员或党员集体(党组织)去实现。因此,党员或党员集体(党组织)能否准确领会和贯彻政党的意志就决定着政党执政意志能否顺利实现。即是说,政党的执政从本质上看,虽是政党根据人民的意志领导国家,但从具体的表现看却是具体的党员或党员集体(党组织)代表政党行使国家权力。
(二)、政党执政的模式。政党执政的模式与其权力取得的来源密切相关,也与政党执政的时间、历史和执政的环境等密切相关。一般上政党执政的模式分为集中制模式,民主集中制模式,民主制模式。从权力取得的来源上看,由革命和暴力取得政权的政党在取得政权的初期,多采用集中制模式执掌政权和领导政权;由民主选举取得政权的政党在取得政权后,多采用民主制模式,通过法律的途径执掌政权和领导政权;由革命和暴力取得政权的政党在取得政权后的一段时期,多采用民主集中制模式执掌政权和领导政权。政党面对敌意强烈的执政环境执政,多采用集中制模式执掌政权和领导政权;政党面对宽松的执政环境执政,多采用民主制模式执掌政权和领导政权。
集中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以本政党为中心,依靠本党的意志或个人(小团体)长官意志领导和行使国家政权,它以“本党或个人说了算”和包揽权力为特色;民主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的意志领导和行使国家政权,它以“大家说了算” 和分担权力为特色;民主集中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结合本党、他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政权,它以“本党、他党说了和大家说了结合起来算”为特色。(三)、政党执政的理念。政党所持有的执政理念与其所采用的执政模式相对应和关联。采用集中制模式执政的政党,其执政的理念多表现为以本政党为中心的强硬执政理念;采用民主制模式执政的政党,其执政的理念多表现为以人民需要为中心,人民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在平衡中寻求共同点的执政理念。
(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84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它从前28年的革命党变为已执政56年的执政党,无论作为革命党还是执政党,我们党都曾历经各种艰难和曲折,战胜诸多风险和挑战,从“马上”治国到回归执政本位,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开始了共产党执政的“新长征”。然而年轻的执政党开始为它的年轻付出代价。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再到10年“文革”,党的执政经历了长达20年的曲折前进和严重挫折时期。1978年之后,在邓小平和党中央的努力下,党开始努力走出“文革”的阴影,重新认识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把谋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摆上执政日程,逐步使党回归到执政本位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党面对的执政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 “一超多强”格局基本形成,并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恐怖主义依然猖獗,国际反恐陷入“越反越恐”僵局;世界经济环境剧烈波动,国际油价起伏不定,能源之争日益激烈;世界科技依然在急速发展,人才争夺加剧……。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如20世纪80年代后,前苏联共产党在执政70多年后瓦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相继垮台。日本自民党执政38年后失去执政地位,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都相继丧失执政地位;西班牙执政联盟执政8年后也在处理国际问题时栽了跟头;
从国内形势看,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僵化教条的理论,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仍在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如何在思想理论上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论引导全体人民的创新实践,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科学判断国际局势,科学决策自己发展道路的挑战与考验。同时,改革开放在向更深层次、更广的领域发展推进的过程中,新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甚至集中暴露出来,并与尚未解决的老矛盾、老问题缠绕一起,形成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大沟大坎,这对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分化,出现了社会结构多元性、文化肯定多样性、社会矛盾多发性等特点,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出现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锋,并且因此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产生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引导全社会发展,怎样调节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这都是一些我们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整合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提出的新要求。
从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看,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6800多万党员的庞大政党。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党员队伍,其治理模式必须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执政思想与制度。如果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大多数党员表现平常,甚至许多方面还不如普通百姓,也很难让群众相信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人数多怎么管理也是个问题,就是有零点一个百分点的腐败分子,那就不得了。如果有10%的党员表现平平,全国就是700万,是什么概念?什么形象?什么影响?可想而知。根据一项问卷调查证明,在被调查的县以上干部中,须增强科学判断形势能力者几占60%;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者,分别占35.7%、43.4%、19.9%。而普遍缺少的是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比例数达66.9%。
面对已变化了的社会现状和不同历史时期,党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也大为不同,所以,党的执政的模式和执政理念等必须相应进行转变。采取民主的执政模式和树立以人民需要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并从过去的主要依靠政治解决一切问题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解决一切问题上来。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目标。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和党内形势,中央高层自觉把党的建设放在全球政治力量较量、变化的大背景下思考,更清醒地意识到毛泽东1939年提出的“本领恐慌”,用更宽广的世界眼光对待执政问题。邓小平生前曾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谈话,嘱托“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并且希望在2021年即建党100周年时,包括党的自身建设在内,我国各方面工作都能达到成熟定规。江泽民在1989年12月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党的十六大明确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2004年8月22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也对党的执政明确提出要求: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要求全党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为民执好政,用好权。
相关推荐:
下一篇:关于罗尔斯与自由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