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谈谈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

2017-06-13 11:23:00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如下文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有识之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社会进行根本变革。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一、“驱除鞑虏”的政治口号,表达了民族抗争的愿望

“驱除鞑虏”口号是孙中山“排满反清”思想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纲领可以归结“排满反清”。它的理论价值体现在:

首先,“驱除鞑虏”口号反映了国内严重的民族压迫。孙中山提出“故今日欲保护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由此可见,“驱除鞑虏”是以解除满洲贵族对中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压迫为出发点的,它具有民族解放意义。

其次,“驱除鞑虏”口号表达了广大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1885年中法之战,清政府的腐败和昏庸更加暴露了出来,满汉矛盾加深,孙中山等人开始萌发了排满思想。孙中山提出“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当然,“驱除鞑虏”口号也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比如, 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等于满族人民在新政权之下不享有政治地位。在孙中山的思想中, 他的民族主义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就必须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这是合理的,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满族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力。

二、“五族共和”的政治主张,促进了民族团结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思想的理论价值体现在:

首先,孙中山的“五族共和”主张为中国各民族建立良好关系指明了道路。辛亥革命后,为建立团结统一的民族国家,他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张。 这一思想促进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次,孙中山的“五族共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民国初建, 边疆地区民族分裂严重, 孙中山适时地提出“五族共和”,在法律上汉、满、蒙、回、藏五族处于平等地位。这一举措提高了边疆各民族的地位,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

当然,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其“五族共和”的思想中没有明确的一致对外的反帝思想,而是对外委屈求和,对民族的独立较少提及,这主要是由其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三、“反帝爱国”的政治要求,体现了爱国精神

随着帝国主义“把我们18省都划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的严酷的现实的发展,孙中山认识到:“于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烧,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进而明确地提出了反帝爱国的内容。它的理论价值体现在:

首先,孙中山“反帝爱国”主张的明确提出,弥补了其早期民族主义的缺陷。孙中山思想上的这一飞跃,把近代中国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结合了起来,为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特点的民族革命的特殊道路,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其次,孙中山“反帝爱国”思想的明确提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在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和规律还认识不清,因此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纲领;而在辛亥革命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使他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关推荐: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中国语境下的民主政治论文 

试论新发展观视野中人的发展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研究 

关于中国政治学的学习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