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

2017-06-13 11:22:00

欢迎来到精品学习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民族主义思想在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针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就其转变的原因、内容、历史意义和主要缺陷进行了探讨。

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其客观因素。斗争的失败、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的变化都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 因斗争失败而转变

在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功地推翻了满清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可以说此时孙中山对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非常认可和肯定的。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革命党自身的涣散等问题,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而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复辟帝制等行为,使孙中山不得不于1913年7月发动二次革命,希望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帮助下,打败了讨袁军,二次革命宣告失败。1917年7月,段祺瑞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立即开展了护法战争。但护法战争也以失败告终,这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是达不到护法救国的目的,并开始对帝国主义感到失望。

所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斗争的屡次失败,使他对其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思考和反思。可以说,斗争的失败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之一。

(二) 因国际背景变化而转变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十月革命前夕,俄国与中国一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境地,因此孙中山本人一直非常关心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过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材料。孙中山认为,当时“最符合俄国人民心理者,莫如民族主义”。①正是因为俄国人民反对列强束缚的民族主义的兴盛,使得俄国人民焕发出极大革命热情,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瓦解了帝国主义的围攻。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举起“反帝”的旗帜。

因此,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国际背景,使孙中山认识到中国也可以学习俄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这成为其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 因国内环境变化而转变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孙中山的触动和鼓舞很大。首先,在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一直希望他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能得到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但五四运动使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认识到帝国主义才是侵略中国的罪魁祸首。其次,孙中山从五四运动看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认识到人民群众可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力军和坚强后盾。同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孙中山注意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这都使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并认识到自己一直坚持的民族主义思想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中国的状况。

总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斗争的屡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国际背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国内环境的变化,都成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可见,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

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内容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转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转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从“反满”到“反帝”

1.旧民族主义中的“反满”

在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它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里可以说是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想。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也是“三大主义”的首次提出。孙中山在这里提出的民族主义是指“反满”,即反对满清王朝的统治。

旧民族主义中“反满”的提出与当时的国情有一定的联系。孙中山看到了当时满清王朝统治的腐败无能以及满清王朝对汉人的压迫,他认为作为汉族人应该反抗,应该“反满”,复兴汉族政权。他曾经在文章《支那保全分割论》中写道“满胡以异种人主中原……当人寇之初,屠戮动以全城,搜杀常称旬日,汉族蒙祸之大,自古未有如是之酷也。山泽遗民,仍有余恨;复仇之念,至今未灰。”②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强烈的“反满”思想。

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满清专制王朝的统治,这可以说是对孙中山“反满”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最成功的实践。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孙中山一度认为自己“反满”的民族主义已经实现,于是在1912年修改后的《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提到“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③,取消了民族主义。

2.新民族主义中的“反帝”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孙中山渐渐地意识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于是在“护法运动”后他又重新提出了民族主义。同时,他也认识到原来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反满”是不全面的,因为虽然满清政府被推翻了,但中国社会仍是处于严重民族危机之中。孙中山认识到如果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是不现实的,于是其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出现转变,认清了帝国主义才是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大敌人,从而使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的思想。孙中山曾在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表示,“有人说:‘清室推翻以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现在清室虽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要积极的抵制”。④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向“反帝”转变。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⑤,这里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提出了“反帝”,使其民族主义思想真正举起了“反帝”的旗帜。

孙中山在其民族主义思想中增加了“反帝”的内容后,他也是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去实践它。比如他支持民众运动、通过各种演讲宣传“反帝”思想、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等等。

(二) 从“大汉族主义”到“民族自决”

1. 旧民族主义中的“大汉族主义”

在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中,还有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内容。在1912年发表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他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想通过“五族共和”的思想来团结各族人民,使国内各个民族合为一个统一的大民族。“五族共和”后来发展到“民族融合”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具有进步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但旧民族主义中“五族共和”、“民族融合”这些民族平等思想都只是主张在五大族范围内去实现,而不是指国内所有民族的平等,加上其是以汉族为中心的,所以其带有一定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1921年,孙中山在《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中说道,“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⑥,让其他民族同化于汉族,这也是明显带有“大汉族主义”色彩的。

2.新民族主义中的“民族自决”

在对旧民族主义的“大汉族主义”反思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在多民族共同存在的社会现实下,想要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因此,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其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自决”的思想,即赞同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宣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⑦,同时表明“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⑧,这都充分体现了孙中山新民族主义中“民族自决”的思想。

“民族自决”思想是孙中山民族观的一次进步和飞跃,它既体现民族平等的思想,也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思想经验。

由上述两个方面不难看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从“反满”到“反帝”,从“大汉族主义”到“民族自决”,这些转变使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完善。

三、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评价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对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 历史地位

首先,完善了“三民主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由“反满”增加到“反帝”、由“大汉族主义”转变到“民族自决”,丰富和发展了“三民主义”,使其变得更加具体、成熟和符合当时实际。其次,有利于国共合作。“反满”转变到“反帝”,使国民党与共产党找到了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五四运动及工人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群众、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并决心与共产党合作,一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推动了“联饿、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推动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再次,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自决”的提出,克服了旧民族主义思想中存在的“大汉族主义”的缺陷,可以更好地团结各族人民,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中,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精神,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转变是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但是,由于阶级的特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一思想的转变仍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二) 主要缺陷

其主要缺陷表现在其思想高估了资产阶级的作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必然会看重和相信自己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因此对于孙中山来说,他在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过程中,在实现自己民族主义思想的行动中,高估了资产阶级的作用,而没能够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小编为您准备的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希望可以帮到您!

相关推荐: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中国语境下的民主政治论文 

试论新发展观视野中人的发展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研究 

关于中国政治学的学习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