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2-2013)》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已跌破。
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
蓝皮书指出,“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滑坡大讨论、“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民众需求层次进一步扩展:民众对洁净空气、无污染的水、改善的住房条件、保障健康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基本生活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成为基本需求;民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尊重与认同需求、个人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必须满足的需求。
阶层意识强烈:底层认同、弱势群体认同依然比较普遍,底层认同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影响到社会成员对社会安全、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感受,也成为采取社会行动的依据。
社会群体更加分化:阶层分化和底层认同使得民意极端化,常常表现出“一边倒”的声音和行为。极端化格局下,群体进一步分化,常常出现由事件引发的,短暂、松散、无组织、无目标的利益群体。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
相关推荐:
下一篇:政治学类中国政治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