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作方式,必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我们这个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显现出新的精神。这是一篇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兴起了人学研究的热潮。它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推进着中国现代化的建设。
一、当代中国的人学研究是如何兴起的
简要来说,人学首先是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问。人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学指研究人的一切科学,狭义的人学指研究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人学不同于人的科学,后者是研究人的某一侧面而形成的一个学科群,人学则是在综合各门有关人的科学提供的关于人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完整的人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升出关于完整的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一般理论。这里,人学研究实际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综合人学,以达到对“完整人”的研究;二是哲学人学,从完整的人中提升出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一般理论。
人学还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学”概念的提出代表一种新的哲学观念或理念,一种观察、分析世界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我国当代的人学研究,就是力求关怀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一种观察、分析问题的新的视角、理念和方法。
人学之所以在中国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首先是哲学史根据。在哲学发展早期,“人”面临两种命运:一是人被淹没在自然、社会及宗教中,显得不独立;二是人被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加以肢解,变成支离破碎的人。近代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把人本身从对自然、社会等客体的从属中相对独立出来并提升为主体;其次是把被哲学肢解的人整合成完整的人。这种变化蕴含这样的道理:人在世界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本质,哲学既要从外部世界理解人,还要从人的内在方面认识人。由是,人学作为哲学的本质在当代才真正显示出来。既然如此,当代哲学就应把作为主体的完整的人作为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其次有科学史根据。近代以来人的各种科学独立发展起来,积累了关于人的丰富的实证知识。但它们在开始时并不一定确保其内在联系,反而使人变得支离破碎。对人的不同侧面加以认识而形成一系列的人的科学,是近代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研究这一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的。科学发展到现代呈现出新的趋势,就是研究人的各门科学趋于结合,趋于综合人的科学提供的关于人的不同侧面的实证知识,把人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对这种趋势的反映和反思,必须有一种关于人的统一的基础学说即人学,来把关于人的各种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既克服对人的片面研究的局限,又为一切有关人的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再次有其文化学根据。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把人理解为具有独立价值的个人,以整体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把人理解为只有在整体的关系中才能存在的人。这两种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都由于自身的局限而带来某种危机,其危机实质上就是人性危机。克服这种危机的有效方法,就是重建一种完整的人性,并通过这种重建来实现文化的综合创新。最后有其时代或实践根据。真正的人学是自己时代的产物。当代中国发展究竟提出哪些体现着时代精神的深层问题呢?
一是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说到底是解放人,为人松绑,解决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充分利用人性和规范人性来运作的,它既要求相适应的人格来作为它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又对人的发展产生正负影响,其最大的积极影响是促进独立人格的形成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其消极影响是产生一定的人的物化现象。从现实看,国民素质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从哲学高度讲,市场经济体制在表面上是“物”的问题,深层却是“人”(人性、人格、人的素质、人的能力、人的价值等)的问题,这必然促使人的自我觉醒。
二是文化建设。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塑造社会主义现代新人,它是以人为本并解决人的问题的。为此就必须对“人”作专门、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三是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从哲学高度和深层来看可持续发展,其中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把人类作为发展主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理论根据;以人的素质的提高和能力发挥为实现条件;以代际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核心内容;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过程,而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发展学家佩鲁指出:如果不从人的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发展,对各种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就难免是浮浅的、表面的。
此外,人力资源开发,实行人本的管理,提高领导干部队伍和国民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等,都要求对人是什么和人应如何做这两大问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思考。
上述问题是现有哲学不能完全回答的,必须有一种专门系统研究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这就是人学。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需要加强人学研究
中国的人学研究始终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步步深入的,它由20世纪80年代初从价值观上强调尊重人,到20世纪90年代纵深向人学理论建构方向发展,向从学理上说清人、从实践上塑造人方向发展。中国的人学着力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其中主要研究了人的素质、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形态、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生存方式与人的精神世界、知识经济与人的创新能力、新经济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我国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基本进程始终紧随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发展,并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中国的人学研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人以怎样的方式存在?这是对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的根本理解问题。
人首先为追求和满足自我正当利益最大化而存在。市场经济使人必然追求“利”益。市场机制之实质,就在于它充分利用并规范着各个人对其利益追求的本性来激发人的最大潜能,以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追求交换价值中的利益最大化,是生产者进行生产的基本动机。“市场经济使人必然追求利”也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得以体现。我们的任务在于使利益原则向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积极方向发展。
人主要依靠其能力而存在。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人必须崇尚能“力”。市场竞争不相信能力弱者的眼泪,倒是给那些能力强的人以优厚的回报。在这个意义上,竞争首要是能力的竞争,市场经济是能力经济。这必然使每个人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及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潜力、能力和努力程度。实际上,能力观念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西方市场经济社会的核心文化精神之一,而西方社会的富强正起因于市场经济所培育的能力主义观念。当今中国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强调对能力问题的重视就不足为怪了。实际上,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重视人的能力,就必须确立人要依靠其能力而存在的存在方式。
人自觉按照理性的法则而存在。市场经济要求人必须按照“理性”的法则行事。在市场竞争中,竞争者要获取成功,既要运用理性思维能力来对信息和行情加以分析、选择和处理,又要运用理性的法则破除“人情”、“关系”、“特权”向社会经济的公共领域渗透,同时还需要运用理智来控制和驾驭竞争者的情感、意志,且以精细的理性计算来使资本和劳动的组织达到合理化。这实质上内在要求发育和提升出一种理性精神。这里的理性精神,即是指旨在注重客观、分析、标准、规范、精确、量化、程序、严密、公正、制度和控制的一种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实行市场经济的近代西方社会是极力倡导理性精神的。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但又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主观性有余而客观性不足,整体把握有余而实证分析不足,模糊有余而精确不足,随意性有余而程序性不足,人治有余而法治不足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对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及人的发展产生许多消极影响,所以必须加以改变,并确立人自觉按理性的法则行事的存在方式。
人必须依靠努力奋斗而存在。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人在生活中自“立”,即自律、自觉、自主和自强。从文化角度讲,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把从事有关经济活动的人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使其走向市场,成为经济运营的独立自主的主体。这就内在要求主体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并自觉承担责任。因此,人的独立自主或自立是从事有关经济活动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和经济运营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只有当人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格和能力,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他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才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从对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反映来看,近年思想界提出并热烈讨论的“人格独立”、“人的主体性”、“人的个性”和“人的能力发展”等问题,都旨在倡导一种精神——在市场经济社会,人必须依靠后天的努力奋斗而存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作方式,必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我们这个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显现出新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注重利益的精神;崇尚能力的精神;推崇理性的精神;强调自立的精神。这四种基本精神体现着人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根本方式,因而蕴涵着人学理论和方法存在的内在必要性。
(二)为走向知识经济作好人的准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将爆发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开发人力资源和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为中心;人们将不再以拥有土地和钱财的多少论财富,而主要是以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论贫富。
网友们,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祝大家能够获得有用的知识。
相关推荐:
中国政治论文: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
关于中国政治学的学习
相关推荐:
下一篇:关于中国政治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