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2017-06-03 17:02:00

本文讲述了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赶快阅读下吧。

摘 要: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与投资倾向也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群体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将起到一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思想也受到国外的影响,消费倾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一些影响我国消费因素的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关键词:消费能力 国外经验 借鉴

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现状

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消费支出占收入增加支出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城镇居民消费的具体比例中,2008年40%的支出是用于购买食品,其次是交通通讯与教育文化支出。从趋势上看,食品支出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较是下降,而居住交通通讯有较大幅度上升。

“根据近几年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数量特点,可以把居民消费结构分成三个阶段:1993年和1994年分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大于0.5;1995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介于0.4-0.5之间;2000年和2001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低于0.4。这三阶段各有特点区分明显,充分地表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1]消费增长的动力来自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率之所以低,首先在于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慢于经济增长。

二、影响消费能力提高的问题所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对消费模式的影响

社会保障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消费的助推器。如果要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就应该消除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而所产生的不安定感, 让消费者树立足够信心,因此应该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拓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的消费倾向就会下降。为此我国应逐步完善包括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解除人们对上述问题的后顾之忧,逐渐树立消费信心。

从发达国家看,由于社会保障和社会信用机制完善,人们的消费信心足,人们的超前消费观念得到不断强化,信用消费飞速发展。从发达国家看,居民消费率较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的国家,通常其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小,形成了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结构。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居民普遍在食品、衣着、教育方面支出比重较小,而在住房、交通通讯以及休闲娱乐方面支出比重较大。而发展中国家则在食品、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支出比重较大,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二)收入水平的差异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我国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高收入群体以教育娱乐等享受型消费为主,食品消费支出占收入比重最低;中低收入群体在吃、穿、住、行、用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多。随着收入差距拉大,食品消费的比重和消费层级的差距也很大。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相对于国家收入而言,劳动者收入所占的比例太低,这是导致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从消费的区域结构看,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明显慢于城市,在消费方面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居民。农村消费之所以落后于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收入的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

三、我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措施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潜力

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尽可能地缩小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再降低,提高就业率。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要刺激和扩大消费。(二)加强对居民住房的调控,降低商品房价格

扩大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住房,是引领中国消费潮流的消费热点。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一步拓宽了住房需求的空间。“居民购买住房,会带动与住房消费密切相关的家电类、家具类等商品的消费,其拉动消费的作用十分显着。但远远超出居民收入承受能力的过高的房价,却抑制了居民的住房消费,使居民只能望房兴叹,无法将购房意愿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应该说,高企的房价已经成为阻碍消费扩大的最主要因素。要扩大城市居民的消费,必须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共同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人们对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旅游、通信等有利于提高身心素质的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精神产品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亮点。基于这种情况,应把精神产品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一个基本点。政府应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发展与这些消费相关的社会事业,支持精神产品生产部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产品需求。”

结 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大大提高,商品供应充足。尽管近年来居民消费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但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结构性矛盾。与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消费率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消费率水平近年来都呈现出比较显着的下降倾向,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发展过程中,消费率水平的下降具有一定客观性和阶段性。

俞建国着.《中国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年版

注 释:

[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信息报》2003年-8月

、《中国消费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中国银河证券 苑德军 张新法 宋国祥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的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解析新疆民族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论文:国有林场经营的新思路

相关推荐:

关于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分析探讨 

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的对策 

关于我国科技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于项目团队的组织结构选择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