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关于国家软实力发展的科技支撑平台建构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赶快阅读下吧。
论文摘要: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的“身材和体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软实力是这个国家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外显”的方式,才可以了解。本文分析了国家软实力的构成,探讨了软实力“外显”的机理,提出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科技支撑平台建议。
论文关键词:国家软实力;科技支撑;信息传播
1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件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是相对一个国家的人口、资源和经济、科技、基础设施、军事力量等看得见、摸得着得硬实力而言的,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信仰、民族凝聚力、道德规范等。
硬实力是指在国家实力中有形的国际要素,一般是可以量化和测量的,包括人口、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在国家实力中无形的精神要素,是无法量化和测量的,包括政府效能、社会政治职能、领导人素质、政府信誉、外交质量和文化因素。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的“身材和体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软实力是这个国家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外显”的方式,才可以了解。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的作用是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军事实力等硬指标所不能替代的。
国家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构成要件: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民族凝聚力和公民素养;三是对规范、标准和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四是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五是政府的效能和政治社会的效能;六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七是舆论对国家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八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九是处理国内外关系时的亲和力。前三个方面属于国内基础层面,中间三个方面属于国内较高层面,后三个方面关联国际层面(见图1)。
软实力的增强有赖于通过大众传媒如报刊书籍、电影电视、动画音乐、网络信息等体现,当一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和标准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时,其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凡宗教、语言、教育生活方式、民俗习惯、服装、饮食等等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文化既是独特的,也具有普世价值。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实际上,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还依靠语言优势,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
中国软实力说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和传播实力的增长,我国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成为西方学者和政要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意识在增强;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斡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号召力有所提高,这些都是我国软实力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
2国家软实力形成的科技支撑机理
对于国家硬实力的建设诸如人口政策、资源和经济政策、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军事力量的提升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在目前尚未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增强国家软实力必须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为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既然软实力是国家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以“外显”的方式,让人了解,这一信息传递途径就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社会信息活动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是人作为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的扩展,是人的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功能的延伸。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提高人的信息能力,促成社会信息能力的演化。“信息技术是系统地、高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手段。其他一些技术比如生物技术等,尽管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信息活动,但是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转化为信息技术。如在研究人工智能计算机以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方面,信息技术就可以从生物技术领域获得相当的支持;而生物芯片的研究也是目前高密度信息存储介质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我们目前因为认识能力的局限还无法清晰地看到各种技术对信息技术的推动,但是各种技术在本原上都是相通的,都是人类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各种技术的发展都会拓展人类的认知领域或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因而必然都会促成社会信息能力的演化。
人们对于国家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政府的效能和政治社会的效能、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以及国家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处理国内外关系时的亲和力等等信息的接受是一个涉及到时问、地点、空问、群体的函数。人是一切信息活动的最终行为主体,也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人的信息活动动机水平和接受信息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信息行为的发生与否和发生的过程、效果(见图2)。
理性人的任何行为都应该是其个人决策的后果,而“决策必然是信息的一个函数”,所以人本能地要去寻找与其某类决策紧密相关的信息。人的决策活动频繁时,必然地将通过刺激这些信息需求而导致信息活动踊跃。人们获取这些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其信息结构的过程。任何信息都是以结构的方式存在着的。各种信息都经过了分类、编码,以便人们认识和处理。信息的结构约束着我们进行信息选择的范围,也约束着我们获取信息的数量。人们信息处理活动的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转换的工=具和原有的结构。转换的工具也就是各种信息设备。社会拥有和使用的信息设备是衡量社会传播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信息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状态是由社会传播信息能力决定的。而信息的结构更是与社会传播信息能力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传播信息能力的不断演化,信息的结构也在不断演化,导致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范围广泛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有很强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在现代电信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电子信息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正确引导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提高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能力,积极参与科技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才能担负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责任。
3国家软实力形成的科技支撑平台建构
科技平台的概念来源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具环境,狭义理解指的是科学研究的设备设施,广义上理解就是综合环境。国家软实力科技支撑平台应当包括虚拟交流平台和实体交流平台,有以下6个要素支撑,即信息技术、软实力信息资源、软实力信息网络、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规范,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软实力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二,软实力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核心任务,是实施效果的关键;第三,信息网络是各种软实力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只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整体效益;第四,信息产业是信息传播建设的基础,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开发关键的信息技术和装备,满足信息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的需求;第五,信息人才是国家软实力信息传播成功之本,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信息技术,而且要懂得如何挖掘软实力信息,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传播建设的关键。最后,建立软实力信息规范,协调信息传播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保障信息传播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见图3)。
国家软实力形成的科技支撑平台的良性运行需要借助宏观协调机制和微观协调机制。宏观协调指国家对软实力发展的事先规划与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决定总体发展方向和重大结构,并利用强制、权威方式对各种信息资源发布的协调方式。微观协调机制包括信息传播机制、信息激励机制、信息风险机制、信息创新机制。信息传播机制是指软实力信息的搜集、整理、传输和反馈;信息激励机制是指设计相应的机制或规则,使参与者能做出对软实力信息传播有利的行为或尽量减少对不利的行为;信息风险机制是指对信息发布的预警和黑客攻击的处理;信息创新机制是指鼓励国家软实力信息的内容管理、文本挖掘与检索、信息门户、知识共享、数据仓库等知识管理技术的处理。对软实力信息传播机制的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宏观运行机制,而应注重微观的子系统,从宏观协调机制和微观运行机制两个有机联系层面进行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国家软实力的科技支撑建设,主要表现为完善国家软实力构成要件的信息传播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第一,需要建立统一综合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第二,完善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增加科技计划投入,建立高效、合理的创新机制、投入机制、研发机制、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第三,增加科技投入支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第四,促进资源共享,借助科技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整合信息资源,以网络技术为纽带,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综合集成各信息,构建信息资源平台;第五,加强科技能力与队伍建设,尝试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综合管理模式,培训一线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最后,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发达国家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政府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4结语
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根植于国内的构成要素,打好基本功,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处理能力、事务能力以及公民的素养等,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把政府和民众的有关国家软实力的信息及时发布、尽快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熟悉、乃至吸引。社会对软实力的重视及其发展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宣传工作不是“虚工作”,而是软实力;不是“软指标”,而是“硬任务”。国家的综合实力既有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没有软实力的匹配,硬实力硬不到哪里去。为了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方面,政府有必要进行长远规划,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以上就是关于国家软实力发展的科技支撑平台建构的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解析新疆民族产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
下一篇: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