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印双边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逐年上升。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印度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手段,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那么,中印贸易摩擦呈现怎样的新形势,具有什么特点,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将集中回答上述问题。
一、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 印度一直是贸易救济领域较为活跃的国家,1994年,印度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由此揭开对华贸易摩擦的序幕。十几年来,中印贸易摩擦不断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印度更是开始超常规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中国成为印度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对象,中印贸易摩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印度对中国共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2009年,印度全年对华贸易救济调查达到26起,从涉及的行业看,包括:化工产品12起,钢铁2起,纺织3起,汽车2起和其他产业7起。从贸易救济的形式上看,包括反补贴1起,保障措施9起,特殊保障措施7起,进口限制措施1起。
除了对华频繁发起贸易救济下的各类调查以外,2008年下半年以来,印度还不断地推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歧视措施,主要包括对一些中国出口产品采取不合理的进口限制措施和重征进口税。例如,颁布进口禁令,先后禁止中国玩具、牛奶等产品的进口,还对中国部分钢铁产品重征进口税。上述歧视性的贸易措施,不仅在中印双边贸易关系中从未有过,在中国与其它WTO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交往中,也从未出现过类似情况。
与2009年相比,2010年印度对华贸易调查的案件数有明显的下降,全年仅为11起。但是,横向比较,印度对华贸易摩擦仍令人担忧。以2010年上半年为例,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37起贸易救济调查,在这些贸易救济调查中,欧盟启动了7起,位居各国之首,占比为18.9%;其次即是印度,为6起,占比达16.2%。在发展中国家启动的19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印度启动的调查数则位居首位,占比31.6%。这6起案件均为反倾销调查,占同一时期印度对外反倾销调查数的1/3,位居各国之首。从中国的角度看,印度则是同一时期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这样一来,印度已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商品发起贸易救济案件最频繁的国家。
相关推荐:
下一篇: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