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职业教育论文:面向专项技能培养的工程造价课程模式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关键词:专项技能 工程造价 课程模式
论文摘要:根据企业对造价人才技能的需求,提出专项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对原有的工程造价课程模式进行改革,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具备学后即用的上岗能力,从而适应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建筑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毕业以后能够成为一名造价员或能考取全国注册的造价师,已成为众多学生毕业后的首选。笔者通过企业广泛调研,发现真正进入造价行业后,掌握专项技能才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学生奠定继续深化学习的知识基础,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具有学后即用的上岗能力,我们需要对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进行改革与建设,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应根据企业对技能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建筑工程预算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具体的岗位强调算量、计价、软件操作等专项技能的培养,构建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贴近岗位、突出应用、培养能力”的“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新模式,实现岗位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使课程教学更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
一、研究背景
1.企业和行业背景。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合理地确定及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工程造价确定的已不再是传统的套定额、取费模式,而是在国家规定的资源消耗的标准基础上,由施工企业自己编制定额,自主报价,这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就急需一批不但会计量,还要精计价等专项技能的人才,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职业岗位技能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上述培养目标。
2.人才需求情况。从目前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知识结构均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工程造价人才的市场缺口很大。但是,现今我国专攻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基本上没有,且国家的重点院校对此专业的研究也非常少。正是由于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渊源不同,因而在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各有偏重,课程体系还不够明确、不够完善,这对于工程造价这个新的学科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现有课程模式的不足。随着工程建设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工程造价课程的有关内容已经成为从事工程建设的各类注册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建筑类专业都非常重视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更多的学校则选择开设工程造价专业(方向),但造价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大多数仍还采用传统本科的教育形式,即都是先介绍工程造价的一些基本知识,再介绍工程量清单和定额的内容,然后才是工程计量、工程计价,最后是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这样的课程体系更多地强调综合技能的形成,并不能满足造价行业对专项人才的需要。
二、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现状,高职院校应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这种能力的形成不单单只是喊两句口号,而应从课程本身入手,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就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所以工程造价类课程应围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按“浅、精、新”的思路,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建筑类专业都非常重视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但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安排更多地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综合能力形成有赖于各个专项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尤其通过企业走访与调研,企业最初往往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掌握专项技能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依托于专项技能而形成的综合能力才是可持续的。因此,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应根据企业对技能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适应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具体过程
三、具体模式
1.以专业定位为基础的课程定位模式。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是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工程预算知识、工程造价的编审能力和学后即用的上岗能力的一门课程,并为学生考取造价员和国家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打下必备的基础。课程定位需要切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更需要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因此,课程改革之初,首先以专业定位为核心,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课程定位,在课程开发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并最终形成预算编制的基本能力。(如下图所示)
2.建立以专项技能为基础的工程造价课程新模式。综合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专项技能为基础,工程造价这一工作岗位尤其强调这一点,过去片面地认为只要课程中涵盖整个岗位能力的知识,就可以形成相应的岗位能力,但这样的岗位能力要么不够专,要么不够精,只有真正依托于专项技能的课程模式才能使学生形成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走入社会才会更有竞争力,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上依据造价员这一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了重组,打破传统课程的教学框架,以施工图预算编制顺序为主线,并将岗位能力细化到各个单项能力,以专项能力为基础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块,通过专项技能的掌握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3.构建教学模块,建立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专项能力培养模式。目前根据施工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岗位专项能力要着眼于工程算量、工程计价和软件应用这三大块。我们针对此设计出相应的三大教学模块,并进一步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具体的细化,通过每一个子模块设计与整合,形成相应的专项技能,并结合预算实操及顶顶实习,使专项技能掌握的这个“点”逐步形成“面”,由“面”发展到“体”,不但强化了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并形成最终的综合能力,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基于专项技能培养的项目载体的设计与选取新模式。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项目载体设计与选取是一个关键环节。传统课程中每个项目载体的选取多是分散的、独立的,每个项目完成后,似乎单项技能都掌握了,可是走向工作岗位真正遇到一个项目,学生往往又感到无从下手,这就是项目分散性所带来的弊端。所以课程改革中,是将整个课程的专项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一个完整的真实项目里。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载体,以施工图预算编制作为主线,以实际的工作情景开展教学,以具体的实操训练为支撑,将专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贴近,缩短教学与企业的距离。并通过完整的真实工程建造全过程的计量、计价,以点带面,积零为整,将造价员岗位能力转化为各个单项技能,再进行专项能力的强化、组合,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通过以上对建设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研究,创建出了以培养专项技能为基础、形成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新模式。毕业后的学生不但能很快适就业岗位,而且在发展中不断地表现出专业上过人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