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水利高职院校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有效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学校与企业的“有机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水利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发展,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关系民生的水利行业,因此更加肩负着培养水利人才的重任。水利行业新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水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我国其他类型高职院校存在着相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科学性不够。水利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与水利行业的紧密对接,学校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市场预测和专家论证,新增专业难以与水利行业发展相适应,已设置的专业没有进行很好的改革,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目前,水利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全国水利行业61.9万名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61%;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术工人31.4万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特有工种技术工人总数的1.15%。
2.课程建设因循守旧。水利高职特定的育人功能是为水利行业服务,学校的教学标准和水利行业的用人标准应保持一致。虽然教学计划每年都在进行修订,但囿于学院多种条件的限制,课程体系并未进行大的改革,因循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不灵活;课程内容与市场要求脱节,过于陈旧落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结合职业和岗位的能力培养实施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①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难以适应行业的实际需求,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实习实训主要以校内为主,最终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难以适应现代水利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人才培养目标不明。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依据和基础。伴随着水利类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可以将水利类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面向水利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是一种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既要能适应地方经济和水利水电行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静态需求,又要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行业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动态需求。②但水利类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却过于笼统、通俗化,难以有别于一般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对深化水利类高职专业的改革,构建“高素质、强能力、大专业、活模块、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整合构建水利类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很大阻碍。这些都迫切要求水利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水利高职院校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试论教育情境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