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思考范文

2017-06-13 11:41:00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思考,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

作为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要想赢得大众,首先就要赢得青年、凝聚青年、武装青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历史地位,赋予了当代青年神圣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基于这种理论和现实前提,我们不难导出一个基本命题: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助推力,直接关系到青年成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是影响兴衰存亡的国家与民族高度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基本内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理论课题,是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锐利思想武器的时代使命,更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形象化,使之符合青年接受特点和规律,为广大青年所理解、接受、掌握、铭记,从而有效地武装青年,成为青年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并发挥青年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成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创新理论,即青年“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青年两个过程的辩证统一。[1]青年“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与青年的接触,获取青年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富于创造的思维品质,并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自身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辩证发展的理论品质,使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树常青,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动力与源泉。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青年“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品质。马克思主义“化”青年,是指用鲜活的、富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的思想,用符合青年特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青年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青年思维品质与思维方式,并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外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指导青年进行创新实践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基本历史经验

1.认识前提: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始终把青年看作革命事业的未来、执政党的基础。从世界范围的政党来看,青年知识分子是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构成,是党的执政事业的推动者、继承者。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认同是当代世界各国政党获取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青年始终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的重要构成,是党执政事业的重要推动者、继承者,也是敌对势力争夺的重点对象。重视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陆士桢等认为,应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青年发展,青年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3]

2.理论依据: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 “结合论”把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认识提到了党建高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渊源,在历史发展层面,对指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理论源泉和实践动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目标和归宿。

3.传播过程:互化传播。灌输和接纳是马克思主义“化”青年的重要途径和内化过程,推进理论创新是青年“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化”青年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是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双管齐下,是“理论灌输—思维接纳—指导实践”的循环过程。首先是向青年输入外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广大青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4]这里用“灌输”这个概念,是广义上的,具体输入的渠道和方式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是青年根据自己思想和思维特点,接受、领悟马克思主义,并寻求与自己行动实践的结合点,也是青年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体系,并具体用来指导实践与行动。

在青年“化”马克思主义中,其一,青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推广者。青年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受众,学习、掌握、领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大众化的重要传播主体。其二,青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承和创新者。青年是最为活跃、最富创新性的社会群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持续注入新鲜内涵。培养青年领袖是马克主义青年化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对青年成长的成功引领,正是其理论指导实践成效的最有力鉴别和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等公认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时代都经历了一个由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到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由一个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程。这个历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蜕变与升华的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传播模式选择

(一)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特点

传播主体。面对社会思想深刻变化,青年思想更加活跃,如何通过教育引导,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刻地指导青年世界观与方法论,面临着新的挑战。遵循青年心理发展形成规律和思想意识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能有效实现当代青年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的时代重任。

传播内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固有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5]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要从内容、过程等不同视角着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三个方面,辩证统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整体性[6];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创新等纵向进程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从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地把握、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从领悟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基础性前提。

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渠道,这里指传播媒介。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渠道高度集中,主要是组织和机构单向传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系统体系及青年的特点而言,传播渠道不健全,传播中干扰多,传播信息灵敏度低,失真度高,传播渠道对青年的覆盖面相对有限。就传播方式而言,灌输性传播占据了统治地位,受众反馈不够畅通,效果难以把控。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主要以灌输方式进行,青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双向反馈、平等对话、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交流严重匮乏。

传播目标。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当代青年在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下,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在经济大崛起、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新时期,如何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青年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达到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统一,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内化为青年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并外化为实践行动,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当前目标。适时准确、全面合理评估传播效果,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关推荐: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论文 

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例文 

探讨如何增强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