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恐惧心理分析及调节策略
恐惧心理在儿童中是常见的,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儿童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解析恐惧心理本质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恐惧心理的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调节策略。
一、恐惧心理的本质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质特征。”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临床上把恐惧看作恐怖症,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发展心理学认为,恐惧是对可知觉威胁或真正威胁的正常反应,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和雅罗舍夫斯基主编的《心理学辞典》中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的。
综上所述,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首先,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人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其次,它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再次,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二、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其成因也比较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恐惧刺激或事件缺乏正确的认知。儿童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再比如,母亲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准备离开,孩子以为母亲要遗弃自己而大哭不止。
第二,恐惧刺激的泛化。即由于害怕一种刺激物,进而发展成惧怕与之相似或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这些刺激物的核心特征相同或刺激物之间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只要看到其中的一个相关刺激物,就会立刻联想到核心刺激物,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例如,一个3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最后只要是任何毛茸茸的东西都会令他惧怕。
相关推荐:
下一篇:浅谈2014幼儿科学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