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关于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性考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内容摘要:本文对国内15家银行进行回归分析,运用权重技术剔除异方差后,得到银行业规模效应曲线方程及最优资产规模,并揭示出行业内部个体规模普遍不经济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 灰色规模经济效应 异方差 最优银行规模
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银行扩张其生产规模,降低长期平均成本,提高产出效率,进而具备大规模生产经济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成本优势。然而,银行业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而应有个限度。本文考察2001年15家商业银行的横截面数据,对行业内部个体规模的合理性与整体结构的有效性进行评判。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规模经济效应考察
第一步,选取利润总额作为市场绩效变量,令其为Y;选取各行资产总额表示银行规模大小,令其为X。假设此模型是一条倒U型曲线:Y=C0+C1X+C2 X2,如果中国银行业中具有规模效应,式中被估参数应满足假设:C10,C20。
第二步,利用EVIEW软件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得到如下数据:
Y=8.467076+0.000687X+1.06×10 -8X2
p = (0.0394) (0.3728) (0.5927)
t = (2.3107) (0.5495) (0.9257)
__
R2=0.7208,R 2= 0.6742
表面上看,一次项和趋势项都没通过t检验,问题在于给出的15个样本源自横截面数据。因此,先验地,我们预期存在异方差和空间自相关。为了检验我们的预期,现在使用White检验和Durbin-Watson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诊断:
F-statistic=3.651158(0.047809)Obs*R-squared=7.484106(0.057968)Durbin-Watson stat=1.721045
由于杜宾检验统计量处于[dL ,4-dU]区间,说明并不存在残差的序列自相关问题。但怀特检验发现,x 2的ρ值约为0.057968,高度显着性显示观察值所属总体存在严重异方差。因此,尽管回归方程中各项系数的t检验都“显着”地为零,结果却令人“难以置信”。
第三步,异方差校正与真实规模经济性考察。
首先运用EVIEW软件包生成残差检验图,初步判定误差方差与或成比例,接下来以
1
—为权重校正回归方程异方差 :
X
Y=-0.637835+0.005836 X-1.42×10 -7X2
p=(0.0987)( 0.0000)( 0.0063)
t=(-1.7900)(7.3535)(-3.2998)
__
R2=0.4879,R 2= 0.4026
虽然方程中,一次项和二次趋势项的显着水平大大提高,全都通过了t检验,但是回归结果是真实还是虚假,还需再次进行怀特检验:
F-statistic=0.404584(0.752687)Obs*R-squared=1.490638(0.684433)Durbin-Watson stat=1.886124
显然,采取补救措施后,已成功实现了方差稳定变换,同时并无残差序列自相关迹象,因此,我们已得到可置信规模效应曲线方程。 中国商业银行个体规模合理性评判
根据上述规模效应曲线,求解中国银行业的最佳规模临界点。对方程两端求导:
得到最优银行规模:X*=20549.3(亿元)。
下面以其资产份额为分析口径,描述各家银行相对这一标准的分布状况,生成中国银行业规模分布
处于X*左边的四家商业银行,依次是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他们的资产总额已经大大超出最优临界值20549.3亿元,进入规模经济递减状态。这一结论,正好印正国有产权桎梏下,老银行低效率运转的现实状况。新兴股份制银行集中分布在最优临界点右边,正处于规模效应递增时期。令人担忧的是,虽然交通银行从右方最接近临界点,但其资产总额却仅相当于X*的32.56%,其余10家股份制银行则通通低于5000亿元,更加远远偏离了最优规模标准。总的来讲,国有银行太大,新兴银行太小,二者同时落入规模不经济范畴,缺少大小适度的中等银行过渡。
实证结果表明,各银行的规模分布呈现出“头重脚轻”、“两极分化”的市场结构。未来银行业的前进方向,必须同时着眼于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新兴银行整体实力的壮大。应该指出的是,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仅能够解释利润总额近一半的变化,经营业绩的好坏可能还同时取决于管理效率、技术效率等因素,这也是产业经济学中结构效率假说支持的观点。
参考资料:
1.Damodar N.Gujarati着,张涛等译,经济计量学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谢勒着,萧雄译,产业结构与经济绩效[M],台湾国民出版社,1999 赵怀永、王越,论银行规模经济[J],国际金融研究,1999
那么关于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性考察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关于网络安全与网络银行应用
关于如何完善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相关推荐:
下一篇:关于重构商业银行“战略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