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竞争的基础

2017-06-04 17:28:00

本文讲述了关于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竞争的基础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阅读下吧。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运行的一种趋势,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使商业银行按照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是银行业竞争的基础。通过竞争,可以使商业银行重新配置资金、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衡量金融产品收益率的重要指标。从经营行为上看,利率市场化是商业银行能按照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其存、贷款利率。

一、利率市场化是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采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经过20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消费者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实惠。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我们知道,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实物系统价格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运行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传统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下降;为提高资产收益率,银行贷款经营重心需要向愿意承担较高利率的一般贷款客户倾斜。从一般客户中识别出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客户,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将是今后贷款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对现行信贷经营思路进行调整,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标准分析存贷款业务和客户价值,实施以经营效益为核心的收益导向战略。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使贷款利率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市场,贷款定价太低可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或亏损。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要。在信贷管理流程中,明确信贷营销、信贷风险评估、授信批准和贷款定价、贷款组合管理等不同环节的权力和责任,根据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不同风险因素的控制要求,整合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提高信贷经营管理能力的客观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完善自我约束能力。

二、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有关因素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会逐步加快。

(一)货币市场利率奠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在金融市场机制较完善的国家,货币市场不但具有短期资金融通、提供资金便利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中央银行利用间接调控手段实施和启动货币政策的支点,是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货币市场所包含的重要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和短期国债买卖市场等所形成的短期利率(或统称为货币市场利率)一般具有较强的联动性,货币市场利率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头寸和融资成本来影响资本市场资金的供求和价格。因而,货币市场利率也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点。与此同时,在国债市场规模足够大的国家,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窗口有效地控制货币市场利率,从而影响和控制整个资金市场的利率,并及时反映或影响资金市场的资金供给和价格水平。因而,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向可通过基准利率影响整个货币市场利率,通过货币市场又传递到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

(二)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国债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是较理想的基准利率对象。从目前金融市场状况看,由于各金融机构规模、信誉程度差别巨大,造成信用拆借利率波动巨大,风险较大。比较来说,由于债券回购是一种以债券为质押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之间债券回购的利率差异不大,且略低于信用拆借利率,安全性要高于同业拆借。从近年发展看,交易量已远远大于同业拆借市场,因而国债回购利率较之同业拆借利率更能全面反映资金市场供求关系,是选择和培育基准利率的关键。

(三)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央行干预利率的突破口。随着货币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增大,1998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不断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增长来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并稳定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拆借和回购利率的关联程度不断增强,货币市场的利率逐步趋于合理。近年来,货币市场利率对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变动的敏感性增强,从操作实践看,商业银行开始对央行的政策操作做出灵敏反应,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已经初步具备了调控基础货币总量和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对国内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不亚于《商业银行法》实施。前者赋予商业银行市场进入的权力,后者赋予商业银行自由定价的权力,银行要与存款人和借款人进行利率谈判,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更加弱化,实现由准政府机构向金融服务企业的职能回归。显而易见,利率市场化对传统的信贷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外国银行的大规模进入也将使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资商业银行如果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其一,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利率变化对银行是有利还是不利主要是看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但是不管利率上升还是下降,利率缺口必然伴随着利率风险。进一步说,利率变动的风险要求银行能够对其进行控制,而银行控制风险能力的强弱又产生了对利率的控制风险。其二,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萎缩和非利差型业务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为争夺存款,存款利率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其贷款利率又会趋于下降,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比重将会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必然会有大量的新型金融产品出现,那些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和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获得较快的发展。其三,利率市场化将加大银行的竞争压力,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银行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对客户资源的简单争夺,而是扩展到存款、贷款以及相关的中间业务领域。银行的实力、信誉、存贷款利率报价水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将成为银行竞争的关键。

此外,利率市场化还将导致银行管理模式由原来的被动型转向主动型。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在资金的筹集以及运用上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在筹资方面,可以通过预测市场趋势,建立负债组合,加大主动负债的比例,对总负债利率水平进行控制并及时调整。在资金运用方面,可以建立盈利资金组合来确定收益水平,在资金负债期限、利率匹配的基础上,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衍生产品来抵补利率风险。

四、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一)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基本的经营战略应是稳健经营,实现有质量的规模扩张和效益的不断增加。要从简单的“存款立行”向“效益立行”观念转变,从粗放经营向有质量的集约经营转移,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体系,从简单的信贷规模管理的传统中走出来,提高经营的自我约束力。商业银行在制订资金价格时,一方面要进行盈亏平衡点测算,目标利润倒逼计算贷款利率。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贷款客户的财务状况,综合考虑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和潜在风险因素,根据不同贷款收益水平和风险额度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确保贷款投放的安全和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稳健经营。

(二)建立科学预测、快速灵活的应对战略

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对利率管理工作复杂了。对利率要有敏感性分析,对利率的市场变化、波动要有预测,根据预测和变化及时进行利率调整,制订相应的资金价格和产品价格。商业银行内部要有专门人员研究利率市场变化问题。要有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及时落实到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

(三)加强风险防范

在利率市场化以后,为了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应选择更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由于习惯了利率管制,我国各商业银行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办法,大部分银行没有利率风险防范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意识和技能,极易因利率风险管理防范不力而造成收益损失。所以,我国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要对利率风险引起重视。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建立防范利率风险机制,比如借鉴外国银行的经验,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减少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

(四)实施业务创新、缓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一是为金融制度创新准备条件,从全球范围看,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自身虽不能进行金融制度创新,不能决定是否实行混业经营,但是可以在经营活动中通过扩大与证券、保险业的合作范围,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等途径,为证券、银行、保险的混业经营创造条件。二是加强金融业务创新及金融工具创新,比如为特定客户量身定做的业务,诸如投资咨询、网上虚拟银行、财务顾问等。

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会对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策略、运作模式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为了缓解冲击和影响,应注意以下工作引入以VAR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银行内部建立资金中心,制订资金价格,分析资金来源的利率水平与期限,确定贷款利率和转移资金利率。通过不同的利率水平反映政策导向,降低总体风险水平。将银行多余的资金运用在资本市场中,获取短期收益,弥补资金来源与运用中的期限缺口。通过金融市场调整负债结构,增加主动型负债比重,使资金中心成为利率调节的阀门,控制综合成本,转嫁银行内部不能消化的现实及潜在风险。

2.建立利率预测模型,强化对利率走势的分析。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利率信息收集、反馈和分析系统,建立并利用利率预测模型,对利率的走向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3.提高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开发的能力,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缩减利率波动对银行的影响范围。吸收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开拓适合中资银行业务特点的金融新产品。

4.提高银行利用金融市场化解利率风险的能力。解决利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要更多地参与到金融市场中去,利用利率期货、期权、调期等手段,控制和抵补风险,从中获益。

以上就是关于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竞争的基础的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商业银行外币交易核算  

关于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相关推荐:

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前景分析 

论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银行业的创新 

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利益集团 

论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 

论从不良资产的化解看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