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贷款债权流动化与银行中介的市场替代

2017-06-04 17:28:00

本文讲述了关于贷款债权流动化与银行中介的市场替代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阅读下吧。

内容提要:由于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中介制度运行环境,银行中介依靠与其客户建立的长期交易关系,将有关借款人信用的信息生产与风险负担结合在一起,从而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逐步地丧失;同时,自有资本比率等规制性成本及其流动性交易成本的上升,又使银行中介在降低交易费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贷款债权流动化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银行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所致。

银行中介与市场中介作为金融中介的两种基本形式,均具有提高市场效率的作用。银行中介存在的理由在于,当借款人与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缺陷时,银行利用其规模经营与专业化优势便可弥补这些缺陷,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但是,随着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一定改善,银行中介所固有的优势不断弱化,因而逐渐地被市场中介所取代。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贷款债权的流动化,正是实现银行中介向市场中介转化的工具。然而,是什么原因促使银行中介愿意放弃其固有的地位,将其活动的领域让出一部分?银行中介出售贷款、增加证券持有的内在动机又是什么?本文将通过对金融中介交易成本的变动分析探讨债权流动化产生的内在动机。

一、贷款债权流动化与金融中介结构

贷款债权的流动化是以证券形式出售银行、储蓄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等非流动性资产的一般集合,从而实现非流动性资产的流动化。在贷款债权流动化条件下,资金转移过程中的金融中介结构发生了变化,已不只是由银行独立承担金融中介的职能,而是由银行中介向市场中介转化。如将贷款债权流动化中的中介过程与传统银行中介业务相比,参与中介服务的金融中介结构以及服务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债权流动化中,有一系列的金融中介机构为资金由投资者向借款人的转移提供中介服务。首先,银行或者金融公司将其向借款人贷款形成的债权(一般指货币债权),进行剥离并组成债权集合,由保险公司或其他相关机构对此债权进行担保后,以信托 (或出售)方式委托特别目的公司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其次,特别目的公司或直接委托原债权人,或委托代理银行对原债权进行管理、负责本利回收及相关的会计处理,以原债权作抵押发行债券,资信评级机构为此债券评级,投资银行进行承销,证券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为债券提供流动性。

由此可见,传统的中介服务与贷款债权流动化的不同在于,传统中介服务是在单一的组织内部完成的,而贷款债权流动化别是将传统的中介服务分解,由多家中介机构通过市场彼此结合共同提供。由于金融中介业务被分解,在每一限定的范围内,都有专门的金融中介业者提供专门的服务,因此,传统的单一银行金融中介过程被分化。

二、金融中介成本的变动与贷款债权流动化

贷款债权流动化将过去由银行承担的中介服务分解为由多个中介机构来承担,根据交易成本学说,这一变化完全由金融中介成本变动来决定。

(一)银行资本成本的增大与贷款债权流动化

银行资本成本的增大,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贷款债权流动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如L.Bryan(1986)、 C.Cumming(1987)、C.Kizzia(1987)、吉野昌甫(1987)、T.Hanley与J.Weihtraub(1988)、G.Pennacchi(1988)、堀内昭雄(1987、1988)、馆龙一郎(1989)、张超英(1998)等人在其着作或论文中,就把对银行资本成本变动的分析,作为研究贷款债权流动化的首要动因。根据他们的分析,银行资本成本的扩大主要取决于自有资本比率等规制性成本的提高,以及来自金融资本整体成本上升的压力两方面的原因。

自有资本比例规制等金融管制的强化。20世纪 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欧美发达国家一些着名的跨国银行向发展中国家发放了大量的辛迪加贷款。但是,由于中南美和东欧各国大量的不良债权导致债务危机,以致过多债务累积不能偿还。一方面,对跨国银行的信用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信用能力的下降迫使跨国银行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融资时,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率。另一方面,使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陷入经营困境,并波及到国内银行市场业务。为了确保金融的稳定和安全,各国金融当局推出了银行自有资本比价规制、表外交易业务规制和专用准备金规制等管理规定。

自有资本比率是在账面上设定的资产负债表中自有资本与总资产的最低比例。由于自有资本的扩充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总资产的风险,特别是在国际债务危机严重时,许多国家都要求国际统一的自有资本比率管制。1983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在其作出的巴塞尔协定中,就含有确立国际间统一的银行自有资本比率的提案。1987年1月,英美两国的金融管理当局发表了关于“以风险为基础的自有资本比率管制”的联合报告,该报告是在巴塞尔协议提案的基础上,提议其他国家银行也采纳美国和英国自有资本比率管制。随后,国际清算银行推出了银行自有资本比率管制的国际统一标准(为8%)。随着自有资本比例的提高,各银行虽增强了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但同时明显地增加了银行的资本成本,从而影响贷款成本的增加。由于银行中介成本大于市场中介成本,市场融资变得比银行贷款更加有利,因此,借款人就会偏好以证券发行来筹资。而银行为改善收益情况,就会增加对具有较低成本的资本的需求,利用资产的提前出售,能够将折现价格与其贷款相应的资本相比较,便于投资者对所要求的资产收益与银行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

2.金融资本整体成本上升的压力。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与利率制度的演变,加大了金融过程中的交易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不断扩大的风险,不仅是金融监管当局强调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和其他一些管制性措施,而且各金融机构本身也加强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无疑这些都会加重金融机构的资本负担,如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费以及各种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就直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本成本。来自于金融领域里这种整体资本成本上升的压力对于所有金融中介机构都是共同的,其中尤以存款金融机构为甚。

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中介机构,其资金的“短期来源长期占用”特征正是它作为金融中介所具有的期限转换功能的表现。在利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资金在时间上的错配使许多银行在资本成本与收益间存在负向的滞值,因此陷入经营困境。

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与自有资本比例增大一样,导致银行的资本成本上升。当银行中介成本因资本成本的提高而增大时,就使银行中介在借款人与投资者的选择中丧失优势。因此,随着银行资本成本的上升,银行减少贷款成本的内在需求也在增长。

实现贷款资产的贷款债权流动化正是银行中介成功地谋求降低资本成本、增加中介收入的主要形式。首先,由于资产的贷款债权流动化所要求的自有资本比例,低于持有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所需要的自有资本比例,因此,贷款债权流动化能够回避由金融管制和自有资本比例提高所带来的资本成本。其次,由于贷款出售使得银行的资产价值得以提前实现,利用贷款出售提前实现的现金收入,又可继续发放贷款。因此,贷款出售可以使在不增加资本总额的情况下,增加银行资金的使用量,从而增加收入。由此可见,在自有资本充足率逐渐提高、金融资本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具有较低资本成本要求的贷款债权流动化交易是替代银行贷款的工具。

(二)银行流动性交易成本的上升与贷款债权流动化

影响银行利差变动的因素除了正常的资本成本外,还有流动性交易成本。各种流动性交易成本的上升,与银行资本成本上升对投资者与借款人的影响是同样的。

市场利率波动扩大,导致银行潜在的流动性需求增大。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利率上限等对金融业竞争的限制性管制逐步放松,加剧了市场利率的波动,对银行中介的流动性成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市场利率的波动一方面引起市场对流动性商品的需求增大,导致对银行信用的依赖性下、降,市场证券发行量增大。另一方面造成银行贷款持有成本的不确定性增大,持有贷款余额的成本增大,从而改变银行对其资产收益的评价。其次,法定准备率和存款保险费的提高,直接降低银行的信用创造力,减少银行可用信贷资金量,从而影响银行的收益能力。因此,在银行中介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反而下降的情况下,以短期存款形式吸收资金的银行中介,是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形式持有,还是维持以其他的资产形态,这取决于银行对应支付的资产价格和应获得的资产收益率的评价。

根据现代资产定价理论,金融资产在现时点上的真实价格是将该资产的未来价值放在现时点进行评价而得出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将该金融资产的未来价值打一折扣所得出的折现价值。

由于银行信用中介要维持其正常运行,其资产收益至少要能够弥补其中介成本,由于贷款利率受市场利率和银行信贷资金可用量的影响,当市场利率与银行信贷资金可用量发生变动,贷款利率水平就会产生波动,从而影响银行对资产收益的评价。所以,银行对一定时期内资产收益的评价就是来自于对资产的价格——贷款利率的折扣。

在市场利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银行通常能够比较准确地预计到未来贷款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因此对资产的现在价格一般都能作出较合理的评价,银行持有贷款并没有什么不利因素存在。但是,当市场利率波动加剧,影响到银行对未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的预期,从而影响对资产价格的评价时,银行自身对贷款流动性的潜在需求就增大了。

2.银行作为资金供应者的代理人,委托代理费用的增加,导致其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大。在市场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由于资金需求者与供应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资金的供应者在贷出资金时,总是要就有关资金是否确实可以偿还、借款入的项目是否可以成功、借款人是否会准确地履行其合同等信息,进行收集、审查,然后进行监督。

资金供应者对信息进行收集、审查和管理总是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并且其成本高低随经营规模而变动。首先,如果借款企业的项目收益,外人无法知道,就很难对其进行信息控制。现在假定借款人的项目只有一个,资金供应者为一人,资金供应者对借款企业进行控制的话,其费用为K,不进行控制的话,所蒙受的损失将为S时,由于K与S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SK,就必须进行控制。其次,如果项目的规模很大,m个人的供应者均等地出资。在供应者分别进行监督的情况下,其成本为mK.如果由一个或者第三者进行监督,监督所需要的费用除K外,还有委托费用D.所以,资金的供应者是否委托给第三者(银行金融中介)进行监督,就依赖于是K+D与S和InK相比谁最小,即如果有

K+DMin[S,mK]资金的供应者就会委托给第三者进行监督。因此,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信息非对称等障碍,银行作为资金供应者的代理人,通过规模经营和流动性转换,就可以减少资金融通中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收集、审查、分析和控制等方面的成本。

贷款债权流动化正是银行利用证券可转让性特点,借助资信机构给与的信用评级,用以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程度的工具。银行将其贷款集合出售给特别目的公司后,特别目的公司以此作担保通过市场向投资者发行债券,这一过程实际上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贷款债权流动化以公开竞价形式,将贷款折价出售给投资者,其中贷款债权流动化结构中的各个参加者的利益也由市场来定价。其意义在于银行中介通过市场定价出售贷款,提前实现了其资产的价值。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利率时期发行的GNMA转手债券,其30年期抵押贷款债权的集合利率为11%,转手债券本身的利率为10.5%,在这个0.5%的利差内,GNMA的担保费为0.06%,另外0.44%则为抵押贷款债权组合的管理费。

另外,利用证券的评级机构为各种资产组合的信用级别进行赋值,不仅降低了银行的委托代理费用,而且,还由于资信机构的加入,提高了融资过程中资产组合体的信用质量。贷款债权流动化过程中,由于每一种贷款债权流动化的资产都要求有信用增级,其质量与数量都依赖于评级机构、保险人和投资者所决定的贷款债权流动化风险,其目的是减少投资者的风险、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降低原始权益人的成本。因此,贷款债权流动化通过信用增级方式促进了资产组合中不同个体的信用同质化。

L.Bryan,Selling Of America‘s Loans.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1986,pp.20. 2.Carol Kizzia,What’s behind the growth in asset salls?ABA Banking Journal,March1987,pp.32—36.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前景分析 

论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银行业的创新 

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利益集团 

论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 

论从不良资产的化解看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