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心理学论文:根据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体育教学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表现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其表现
当代高职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享有特殊的优待和关照,这一方面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过多的依赖,部分学生表现出、"理和行为的不适应,具体表现为:
1.性格方面:在体育课堂中,部分内倾型的学生好静少动,不善于交际,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或躲在角落里独自“苦练”,既不善于表现自已,也不愿意与同学协作,缺乏竞赛意识、团队精神。这导致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很难把握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若任其发展,这些体育“内向生”容易产生焦虑和忧郁,可能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致使他们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2、思想认识方面:由于受家庭认识方面及社会上“重文轻体”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将来不宜从事体育工作,身体锻炼的技术学不学都不会影响到将来的求职和工作,他们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去做的,体育锻炼就是球类、田径、体操等项目的身体练习,只是简单或复杂的动作,没有高深的理论内函;有的学生有怕苦、怕累、怕难的思想;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时,不敢大胆地参与尝试,怕做不好被别人讥笑,怕丢面子。
3情绪、情感方面:在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经常表现为心情烦躁、生气不安、忧心十中;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懒散,情感淡漠,丧失兴趣;还有的学生在有一定难度的新动作技能学习中,表现出优柔寡断、思维紊乱、肌肉紧张,他们害怕学习,害怕尝试。这些表现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有一定关系。
4.意志品质方面: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缺乏信心和主见,认识和行为具有盲从和盲目的特点;有的学生前十白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凡事犹豫不决;还有的学生经不起外因干扰,偶尔刮风下雨,都给他们的学习造成干扰,一旦有个别学生动作失误或偶尔小伤,都会引起他们反应过度或者惊慌动摇。有少部分学生控制不住激情和冲动,自制力薄弱。遇到困难时,放弃目标。
5.合作交流方面:在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听从安排,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参与小组学习,只看不练,不合作、不交流;有的学生在老师或同学的监督、催促下勉强参与、一旦没有监督,就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个别学生则“岿然不动”,甚至逃避。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的指导策略
针对上述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身心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1.针对加强身心健康理论知识传授的指导策略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在室内讲授体育卫生保健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已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体育教师还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身心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学生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树立身心健康的新观念,重视身心健康的维护,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
2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策略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必须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来使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体育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其消除封闭心理,克服恐惧,紧张心理,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帮互学,鼓励互相帮助,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竞赛,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从抑郁、焦虑、自卑、困难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产生积极情绪,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策略
高职大学生,由于身体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学生的社会角色越来越烈,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任务时。不但要重视学生保体协作精神的培养,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集体项目如球赛、接力赛等外,还可安排一些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项目,如武术、体操、健美操、定向越野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保持较大的练习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