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多个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仅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单一途径显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和效果,也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求。
心理社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社团是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由心理学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群体。心理社团以“自助、他助、助人”为宗旨,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同时,还为他人提供心理援助。心理社团团结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共同学习、研究心理学,举行各类学习生活情感交流活动,营造一个真诚友爱的群体,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广大同学心理素质,展现青春人生。心理社团组织成员学习研究心理学知识,对会员进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提高同学们掌握心理知识的深度及运用心理技巧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开展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动,浓厚校园学术氛围。
在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广泛通过心理讲座、校园网心理论坛、成长训练、朋辈辅导、宣传专栏、心理征文、心理剧创作和演出、心理拓展训练、心理电影赏析等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丰富同学们的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校和谐进步。积极解决社团成员面对的各类困难,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协助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访谈、心理调研等服务,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
心理社团以其群众性为基础,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有效地弥补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时空局限以及专业人员少、缺乏学科支撑等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在大学生个人成长、朋辈互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社团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中国人普遍具有“内敛”的性格特征,而且高职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大多有自卑心理。常常不能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心理困惑,向老师咨询心理问题认为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这使得许多高职学生无法认识到更不能及时排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心理社团关注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况,在活动的组织中营造互相尊重、无条件接纳的氛围,人际环境宽松,引导同学们重视自我心理状况。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人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完善。有调查表明,高职院校中有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咨询,但只有48.6%的学生愿意面对面咨询;86%的学生有咨询愿望,其中64.2%的学生对走进心理咨询室存在种种顾虑。心理社团为每一个成员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成员间人际交往的愿望和能力,每个人都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在轻松的活动和真诚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了解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浅谈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浅谈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论文
试论教育情境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