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简单的教授,也不是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过程。
就科学这门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来说,在教学中不应该随便舍弃任何一个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实验,相反,科学教师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甚至采取一定策略适当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品质。本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性为出发点,从实验材料的改变、实验装置的改变谈谈对于实验优化的想法。
1. 改变实验材料,优化实验设计,在感悟情境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科学教材中安排了“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介绍分子运动论观点时,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打开香水的瓶子,学生会闻到香味,另一个是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上抽去玻璃板,上面的空玻璃瓶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红棕色,从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虽然现象直观,也能说明问题,但许多学生认为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香味,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扩散现象并不十分明显,该实验的探究性不强。对于这一知识点,如果重新设计,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将实验材料由二氧化氮改为氨气,来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人们一般将氨水滴入到含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图1),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得出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研究与高锰酸钾的扩散实验区别不大,学生参与性也不高,而且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如果进行如下改变,则情况就不一样了:用一只大烧杯盖住两只分别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A和装有无色酚酞试液的小烧杯B(图2),让学生观察现象。
图1 改进前,直接滴加氨水 图2 改进后,探究实验
相关推荐:
下一篇:高中物理换角度解题的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