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在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述目标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实现,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物理模型是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或过程或假想结构,去描述实际的事物或过程。建模既是一种思维过程,又是一种思维方法,其实质就是将隐藏在复杂物理情景中的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进行简化、抽象、类比、提炼甚至理想化形成雏形物理模型。这种模型是物理系统或物理过程概念化的表征,物理建模的目的在于正确表征物理情景。因此,建模的过程应根植于具体的物理情境,通过物理情景中各种现象、过程、变量之间的描述建构物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讨论、检验,形成真正物理意义上的模型,再用模型来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
将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和物理问题的解决整合到物理建模和模型应用中,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对物理学的一致性、灵活性和系统性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物理概念在物理建模过程中引入的必要性。物理规律是物理建模活动的结果,物理问题的解决是物理模型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善思、学以致用和对物理学持久的兴趣。
在建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创设的物理情景中,经历建立模型、完善模型、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几个过程,促使学生对建模过程整体性的理解,达到能独立建模,并利用物理模型解答相关问题。
【课前预习】
(1)回顾共点力平衡的作用特征及遵循规律。
(2)通读教材,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相关推荐:
下一篇:浅谈伏安法测电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