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同学由于对惯性意义的不理解,在分析惯性现象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说不清道理,甚至答非所问。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惯性说理题的解法。
学习《力和运动》以后,经常遇到一些有关惯性的说理题,那么如何解答这类习题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依据题意明确研究对象。问题中,研究的对象可能是一个物体,也可能是几个物体,还可能是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
例如: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当急刹车时会向哪个方向倾倒?为什么?
依题意分析:题目中研究的对象就是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
第二,明确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对象确定后,分析明确对象(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例如上例中“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解析:因为人是站在行使的汽车上,人随汽车一起前进,所以人是运动的,处于运动状态。
第三,明确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状态是否改变。即分析当外力作用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或与物体相关的其它物体上时,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仍然选择上例: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当急刹车时会向哪个方向倾倒,为什么?
分析:站在行使的汽车上的人,当急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突然减速,而人的脚由于摩擦随汽车一起减速,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由快变慢)。
第四,明确物体原有的惯性,分析物体没有受力而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相关推荐:
下一篇:试论激光拉曼光谱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