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朋友们,关于“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文献综述分析”是由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指急性脑梗死后在脑梗死区内继发性脑出血[1],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并发症,其出血程度从少量点状出血到脑实质血肿不等。目前认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2],从治疗方法来讲,溶栓治疗至今被认为是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溶栓可能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增加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一旦HT发生就有可能导致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增加病死率。但对于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溶栓治疗是否会增加HT的风险,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因此,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脑微出血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对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的49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住院脑梗死患者492例,其中,男291例,女201例,年龄57.2~79.5岁,平均67.8岁。根据是否发生更死后出血转化将所有病例分为HT组和非HT组,HT组患者62例,年龄68.6~79.5岁,检出时间2~12 d;非HT组患者430例,年龄57.2~78.0岁。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发病10 d内经头颅MRI或CT证实;发病在15 d以内。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良或有明显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脑出血并经过影像学检查核实的患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