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特征及其对策探讨的目的在于探讨多发伤的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多发伤(multiple trauma)被界定为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它不是各种创伤的相加组合,而是一种伤情既彼此掩盖 又相互作用的临床综合征或创伤症候群。其应激反应重,临床经过复杂,早期诊治困难,病 程转归迁延。因此,掌握多发伤的某些特征,将有助于确定诊疗方案、提高应急能力。笔者 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1998年1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多发伤病人1 590例,并籍此探讨多 发伤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 296例,女性294例,年龄13~87岁,其中20~40岁者占57%,16 ~45岁者占64.5%。
2 损伤部位 所调查的530例中,损伤部位共1 425处,其中四肢、骨盆742处,头颈部15 3处,胸部151处,泌尿生殖系统144处,腹部113处,其它部位122处。
3 损伤程度 所分析的638例中,重要脏器损伤406例,昏迷85例,截瘫52例,休克454例 (占71.2%),窒息35例。其中ISS>16分者526例(占82.4%)。
4 伤情特点 所调查的756例中,交通事故伤502例(占66.5%),闭合性损伤466例(占61. 7%)。在郊县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罹难者439例(占58.2%)。
5 治疗结果 所分析的580例中,死亡28例(占4.8%)。严重并发症46例(占7.9%)。其 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脂肪栓塞综合征(FES)1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8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16例、应激性溃疡出血(SUB)9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漏 误诊率8.9%。
讨论
创伤就个体而言是偶然的,但从群体看则有其规律性〔1,2〕。分析本组病例具 有如下特点。
1 流行病学特征
1.1 年龄:青壮年居多,本组占2/3。罹害者是社会主要劳动力,因而创伤对社会生产力 的破坏程度较之于一般疾病更为严重。
1.2 性别:男多于女。本组男女比例为4.4:1。男性是社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环境 暴露机会多,因而成为创伤高危人群。
1.3 婚姻:已婚育者占2/3,由此给家庭生活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
1.4 人群构成:在对病人进行职业分类时发现意外创伤已不是某一行业所特有的疾病, 但受害者以农业人口及城市工人居多。近期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的受伤比例有不断增加 的趋势。
1.5 文化素质:伤员中仅有初小文化程度者占一半以上,其文化修养普遍不高,少数人 酒后驾车,蓄意触犯交通规则;个别者违章操作,无视企业劳动纪律。
1.6 时空分布:每年的高温炎热季节是创伤的高发期。每天的14 ~20时,事故的发生率 稍高,这可能与疲倦困乏、精神焕散、情绪波动、生物钟紊乱等因素有关。郊县农村及城乡 结合部发生创伤的机率较大,这或许与本地区的作息时间、车辆分布、企业数量、人口密度 和流动范围等因素相关。
1.7 暴力性质:交通事故伤占66.5%。其致伤因子能量巨大,暴力形式多为机械性损害,事 故发生瞬间常同时或相继造成数次损伤。
1.8 伤情特点:闭合性损伤居多。各系统损伤发生率依次为运动、神经、呼吸、泌 尿生殖和消化系统。致伤原因以冲撞伤、挤压伤、坠落伤、压砸伤为主,而爆炸伤、切割伤 、刺扎伤、绞榨伤少见。
1.9 院前时间:平均院前时间相对较长。这可能与病人脱离受伤现场比较困难,选择运输 工具耗时过多,辗转多处反复就诊,路途运送间或受阻等多种因素有关。
1.10 经济费用:患者平均留医时间相对较长。有些病人需进行生命支持、连续监护、加强 治疗、手术干预、并发症处理或功能重建,因而使经济费用陡增。
2 临床特征
2.1 伤情重:本组ISS评分大于16分者占82.4%。严重多发伤常导致多系统或器官联合受累 ,这是一种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病理生理扰乱严重且危及生命的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发 生率可高达90%〔3〕,尤其是颅脑或胸部创伤伴发休克或昏迷时,其氧分压多降至严 重水平。机体对于突发打击的有限代偿常难以迅即稳定病情。
2.2 变化快:损伤部位广泛,短期内大量失血所启动的全身性应激反应常致病情复杂多 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