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创新

2017-06-13 21:28:00

我们应该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本文是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创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以“地方性知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创新的必要性

“地方性”在地理疆域的范畴上是一个同“全国性”对立统一的概念。“地方性知识”包含了诸多的事项,这些事项承接传统,却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大致有这样几种形态:观念形态,即一个地方的人们的关于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惯常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比如信仰、价值、审美、思维等;[1]文本形态,有以书面方式留存的、各种载体形式的典籍,以及以口头方式传承的笑话、传说、神话、歌谣、谜语、俗语、谚语、歌舞、戏曲等;文化传统形态,比如地区历史、古代文物、传统习俗、节日、传统建筑等;[2]物质具象形态,包括生态、采集、渔业、农耕、工匠等物质生产方面,商贸、交通运输等物质流通方面和服饰、饮食、居住、医药等物质消费等三个方面;活动形态,包括家族、乡村、行帮、交际等活动方面;仪式形态,包括生育、成长、婚姻、丧葬以及各种崇拜等系列。[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形态的“地方性知识”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是抽象的、笼统的大学生对象,而是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熏陶下耳濡目染的、受到特定地域文化载体影响下的大学生个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同时又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脱离实际,远离生活,拒斥社会,要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而通过合理地使用“地方性知识”,能够有效实现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取得教育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环境和条件、类别和层次、遗产和传统、优势和特点。依据于此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生命力。没有学校差异、地区差异,就没有一个有活力的机制。而这个机制,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活力的外在社会源泉。从大方面来看,尊重各地的差异性,从小的方面来看,尊重学校的差异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是雷同划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富有个性的。

以“地方性知识”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不失为一条可选之路。也只有把“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协调高度统一的国家意志与各地各高校和各个教育对象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实效。我们知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帮助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信仰、价值观形态的“地方性知识”首当其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资借鉴的内容。但这只是一个部分,而且是看不见、摸不着、观念形态的“地方性知识”,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应该在发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对于非观念形态的“地方性知识”,也进行充分利用、灵活利用。特别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具体物象的“地方性知识”,在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透过其物质表象,挖掘其内在的深刻的、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教育意涵,使其摆脱“器”的表层规定而升华为观念上的认识论及方法论原则,共同服务于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比如作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的潮剧,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地处潮州的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学生在学校鼓励和组织下,把美术专业知识、现代动漫技术与潮汕传统剧种结合起来,研究制作了卡通潮剧。这不仅让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同时也使他们以近距离的视角感受到潮剧的文化魅力和蕴含的人文精神,学习了本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总之,用活“地方性知识”,就是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语境下对“地方性知识”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灵活运用。对于古往今来不同时空中的社会而言,其主导价值观念的形成均受到当时当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贯彻实施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时,要注意把地方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具有生命力的“地方性知识”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当地高校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保证教育的效果。

二、用“地方性知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创新的现实路径

1.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地方性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特性和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的同时,对于各地的地域文化、学校特点和学生素养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有所关注,但重视程度不够,还需做进一步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要求与地方特色等诸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合力的作用提高教育效果。选择“地方性知识”建构生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当充分考量地方社会生活的现实。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地方”都是相对意义上的“地方”,任何地方的生活世界都是更大范围的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不从这个角度加以考虑,地方就成为被孤立出来而成为僵化、静止的东西。从时空观的角度来看,任何“地方”的现实生活都是立足于自身特定历史传承并体现为特定价值立场、审美情趣与现实生活方式的。离开生活世界,“地方性知识”就会因为历史与文化的失语而走向表面化,甚至会成为人们眼中的“赝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创新中科学运用“地方性知识”,就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到“学校”本身的特点,在将“地方性知识”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时,要从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出发,选择那些具有生命力的、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地方性知识”,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地方性知识”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要求与地方性丰富的现实社会的统一。比如,广东的潮州就是一个特色突出的地方,潮州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激发学生的强烈文化自豪和自信为目标,注重将潮州传统文化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不错效果。潮州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保留了较多传统文化的特质。直至今天,潮州传统文化中的“亲”、“和”仍是发挥着强大吸引力的磁场。“亲”是潮州传统文化中浓郁的人情味。在潮州功夫茶道,潮州人保存着几代同堂的温情、邻里的和谐。“和”是潮州人伦理道德中重信用、刻苦耐劳、敢于冒险、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等优良品德,是潮州人的宝贵优良传统。将潮州人的这些宝贵优良传统佐以实例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中,用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2.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关注“地方性知识”。恩格斯说过,“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着我们主要在其中活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4](P622)可见,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体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24年以来,广东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从政策上规定了要把教学与活动统一起来。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活动和课程,很大程度上尚处于游离状态,互不关联,思想政治教育趋于一般化,无异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忽视了教育的渗透性。各地、各高校由于自身的历史、行业专业特点、发展理念、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知识”。而“地方性知识”是内隐的,也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才能使人受到感悟。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可使参与者自觉置身于重构的历史时空之下,通过传承的历史记忆,激发集体共通的情感,发展出对于人生、历史、世界、宇宙的观念看法,产生价值取向上的趋同和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化效果。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充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以增强其渗透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仍以韩山师院为例,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兴办最早、历史最长的培养师资的专门学校之一,学院不仅开设有关潮汕地方历史、潮汕地区研究等课程,而且还开设了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演奏等与地方文化和地域经济相关的课程。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开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陈其铨书道馆书法班,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主题文化节”等。学院在11周年校庆期间启动校史编纂和“校友口述历史”工作,以通过校史编写,进一步增强本校师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同时使校史成为一部好的活教材,真正起到教育、展示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及意义。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性知识”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学生的生活是其生命活动的展开与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学生的生活过程是相一致的。家庭和社区生活是学生完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家庭、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们各自独特的价值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全部。我们不能将他们的生活分割成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生活的碎片。认知、体验、理解、感悟、实践共同构成学生生活的完整形式。而当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用“知”一个方面的内容包揽“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仅传授给学生有关的知识,因而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以,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整形式,就应重视体验、感悟、交往、实践等形式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改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强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生活实践的作用。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空间向校外扩展,时间向课外推移,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家长会”是中小学主要运用的一种家校合作教育方式,但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由高校将这种方式借鉴过来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所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26年4月首次召开学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由学校向到会的家长代表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招生规模、学院设计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等情况,并带着这些家长游览校园,并招待午餐,体验一下大学生活。而参会的家长也通过这样的机会详细询问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得到老师们悉心的解答,他们表示这样的家长会非常有必要,对学校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首次家长会在构建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育人新模式方面收效积极,在29年4月,该校又举办了第二次家长会,并从21年开始,以召开盛大毕业典礼主动邀请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方式来对此教育模式进行拓展。应该指出的是,开家长会也好,举行毕业典礼也好,直接目的在于构筑“家校合作”,但同时也是提供一个在家庭、社会、甚至学生本人面前充分展现本校特色,沟通交流“地方性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家庭、社会在学习、了解本校“地方性知识”的前提下,共同谋划适合本校文化特点以及本校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由于学校自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学校应主动做好与社区、家庭互相配合中的协调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和水平,既是高校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策略 

大学生思政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思考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论文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论从性别视角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