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水利工程论文500字。
1杜集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杜集区位于淮北市东北部,总面积240km2,耕地面积逾6 666.67hm2,仅占全市耕地面积7%,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5℃,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750~950 mm,蒸发量1 000~1 357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6~9月雨量占全年的60%~70%,其中7月占全年的20%~30%,且汛期多暴雨。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6~9月的占全年的80%,非汛期1~2月,径流深只有3mm左右,年内径流深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85mm,其次是8月为58.7mm,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春季多偏东风,夏季多偏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北风,年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19.0m/s,土壤冻结深度30~50cm。统计分析表明,杜集区多年平均受旱面积2 000hm2,成灾面积800hm2,旱灾比较频繁,而且比较严重。
目前,杜集区实际灌溉面积逾5 333.33hm2,现有的灌溉工程主要是石、土渠输水,田间灌水方法为传统的大水漫灌。由于土壤渗漏严重,土地平整难度大,基础差,渠输水利用率低,灌水定额大,有时灌后遇雨产生渍害,造成作物减产,严重影响灌溉工程效益的发挥。但从另一方面看,对汛期天然降水和河道上游来水由于蓄水能力低,使得部分水白白流掉,甚至造成洪涝灾害;再者,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低,传统的土渠输水近1/2的水被渗漏、蒸发;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造成实际灌水量比需要量多1倍,甚至2倍以上。据测定,目前淮北地区土渠输水利用系数为0.5左右,毛灌水定额高达900~2 250m3/hm2。灌溉技术落后是制约杜集区灌溉发展和影响现有灌溉工程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实践证明,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用水“双重困扰”问题的迫切需要和有效途径。
随着城镇化建设,人民生活提高,乡镇企业发展等用水量的增加,受比较效益影响,农业用水比重将不断下降,若仍采取大水漫灌传统用水方式,过度开发水资源,势必加剧本来就紧缺的有限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若通过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可以缓解农业、工业、城镇用水的矛盾,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