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群体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儿科医生懂得儿科医生在防治儿童机体疾病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今,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群体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儿科医生不但要防治儿童神经学硕士论文机体疾病,还要解决心理行为及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在临床儿科诊疗过程中,对小儿进行及早的筛查、监测和处理,发挥儿科医生在防治儿童行为障碍中的重要作用。
1掌握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特点
行为是个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外部活动,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受心理因素决定,两者难以区分,统称为心理行为。小儿行为的学习和矫正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一切行为都是从重复多次和大人的及时反馈学会的,而且,在松弛时学会的最快,在逼迫下学会的则慢。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主要指心理行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不是成人的缩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螺旋上升、逐步形成的过程。心理行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定向性和严格的顺序性,具有不可逆转性。行为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发展,对周围事物的能度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心理行为的发展可因它的发展速度、高度、成熟的时间呈现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有个体差异和明显的年龄特点。同时,又受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在儿童行为障碍工作中,根据上述特点做全面的考虑[2]。
2了解儿童行为障碍分类标准及诊断方法
儿童行为障碍分为四类:单项行为症状,是指正常儿童中出现较高的某些偏异,它有持续时间短、程度轻、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年龄不同表现各异的特点;行为因子,是指某一群单项行为常在一起出现,形成一个因子群或综合征,且持续时间较长;行为疾病,是指儿童具有严重的行为偏离,并会有适应不良的表现;发育疾病,是指儿童心理行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明显发育停滞及严重的偏异。
儿童行为障碍,按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分类(DSM),尚属儿童精神疾病范畴。只有了解了儿童的心理行为疾病,才能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监测、筛查及诊断。采用方法:表格收集法,主要收集病史及儿童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生长发育图卡进行心理行为发展的定向监测;丹佛智能筛查量表或用绘人实验进行筛查;心理行为的测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成绩量表、认知测验、言语测验、气质及人格测表、智力测验等;作出诊断,须按ICD及DSM标准,必要时可作化验和各种仪器检查。
3在防治儿童行为障碍中的作用
由于儿科医生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常的儿科临床工作中,对解决小儿心理行为问题,儿科医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
3.1儿科医生接触的儿童面广,他(她)是小儿最早遇到的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最适宜于担任观察、检查小儿有无心理行为异常的医生。
3.2有些小儿在发病时,经常找他熟悉的儿科医生就诊,几乎成了家庭医生或家中的好朋友,对家长和孩子都有一定威信和信赖,因此较容易接受医生的指导,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儿科医生也可长期随访,作动态观察,以便随时更换诊治方案。
3.3儿科医生通过病史调查及咨询,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家庭环境、心理特点、父母养育状况容易了解,这对预防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发现以及处理这些问题十分有利。
3.4此外,儿科医生能根据个体患儿提供心理行为治疗方案,如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游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松弛疗法等。
相关推荐:
下一篇:关于鼻疗防控失眠抑郁优于吃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