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生物教学状况的有效路径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为生物教师就要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路径。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就此现状和针对这一现状的原因提出了几点自己对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有效性教学
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生物学的教学。
另外,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 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主动去学,那么自然就能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