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三个代表论文—浅论五年制高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思考,敬请关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核心教程,也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必修课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表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该门课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应紧密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教育者则更要深刻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因素的分析
1.薄弱的文化功底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生源来自于初中生,其文化程度比较低,理论功底非常薄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课程,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很难对该门课感兴趣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比较低,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不善于对课题作理论性的思考,可以说这是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针对只有初中文化层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较好地完成该门课的教学任务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2.多元的价值取向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有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这种多元的价值取向同样要反映到我们的学生生活当中。再则,五年制高职学生对我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以及中国的近现代史知之不多,理解不深,对国情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的这种现状势必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带来冲击,必然会影响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3.落后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现实状况,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落后的、僵化的教学理念同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现代教育应该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质,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那种只管照本宣科不顾学情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肯定会妨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4.陈旧的教学手段
教学时片面强调以教材为中心,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一本讲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种落后的、陈旧的、单一呆板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以说教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种只顾教不顾学的教学状况,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脱离时代、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僵化死板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二、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措施的探讨
1.全面创新教学理念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应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拿不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就是要改变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做到自主性学习。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义,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只有树立以人为本、师生互长、平等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应用型人才。育人是学校的主旋律,而人是有思维、有情感、有个性、有丰富思想的,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教育培养,这样会束缚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合理张扬,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极易导致学生形成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教学理念的全面创新,就是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学生良好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对现实问题、社会热点,以及人生理想等涉及人生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予以关注和思考,充分尊重学生对当今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怀疑批判、探索创新的权利,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思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理念的全面创新,其意义就在于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对真理探索的欲望,就在于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善待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
2.全面优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这种教学手段与当下的信息时代不相符。如何摈弃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五年制高职生的文化基础局限于初等教育水平,他们一般对抽象的理论问题不感兴趣,如何使理论性很强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让学生感兴趣,确实是对教学的一大挑战。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也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我们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即案例,或故事来引导他们,体验理性的东西,这样对于仅有初等文化程度的高职生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教学手段和方式时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代社会,贴近现实生活,尽可能地采用案例或故事教学法,并结合问题导学的方式,使抽象的理论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和情境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案例或故事的情境中体验教学。在案例或故事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激发好奇心是增强求知欲的推动力,教学时尽可能地利用案例和故事设问导学,帮助学生启发智慧开阔思路,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声像视屏,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产生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声像画面,使教学方式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理论体系比较庞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依据知识体系的线索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对于五年制高职生来讲难度大,教学起来也比较枯燥,这种情况下则可尝试采取“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课题,然后设立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设计上。设计问题时把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现实情况,通过故事或案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产生情境意识并产生情境体验,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在观点冲撞中产生真理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作为问题设计的切入点。根据五年制高职生理论功底薄弱的特点,应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放在历史事件、国情知识与人物事迹上,如中国共产党党史、我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伟人事迹等具体的感性材料或信息,这些感性材料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这基础上进行问题导学,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不进行认真合理地选择和处理加工,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教学干巴枯燥,味同嚼蜡。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科学选择,并尽可能地组织一些具有启发意义、有一定情趣、有思考价值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组织,就是要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致力于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生的意识。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应做相应的变革和完善,在原有认知考核的基础上,采取“两个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是课堂表现与认知考核相结合,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教学项目的展开,特别是参与性较强的教学项点,如课前预习、收集材料、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发问质疑等;二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学生课外的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把课堂理论性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时代要求,更贴近社会热点,更贴近社会生活,更贴近学生实际。
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给您带来的三个代表论文—浅论五年制高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思考,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
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