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虚拟企业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2017-06-11 14:55:00

本文讲述了关于虚拟企业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 虚拟企业(又称动态联盟) 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 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它是在网络基础上通过信息、资源等的共享,来迅速抓住市场机遇、缩短产品周期、降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最终实现“win - win”的一种经营模式。因此,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其成功运作的前提。目前,这方面比较典型的相关研究有北美的NIIIP计划,欧共体的ESPRIT等,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于某一特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 进行的,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虚拟企业信息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见。

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企业的产生及其发展,接着阐述了虚拟企业的内涵﹑虚拟企业特点和虚拟企业原理,运作过程,其次研究了信息资源基本概念﹑息资源的研究对象和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最后分析了虚拟企业信息需求﹑信息资源的采集﹑信息资源的转换和传递﹑信息资源的组织﹑虚拟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虚拟企业;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引言:虚拟企业的产生及其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普及、科技迅速变化及顾客需要瞬息万变的极度竞争的环境里,企业为了更具效益和响应能力,必须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虚拟企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得到普遍应用的。自从1991 年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提出以后,由于其拥有的特有的、显着的优势倍受关注,被称为21 世纪企业的主要组织趋势。虚拟企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许多规律和特征,无法套用传统的企业,需要我们去研究。

虚拟企业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名誉理事戈德曼、内格尔和普瑞斯1991年在他们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中指出:在市场变化加快、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己内部资源的整合已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报告首次提出了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概念,并提出了以虚拟组织为的敏捷制造模式,即以竞争能力和信誉为依据,选择合作伙伴,采用动态联盟的形式,以增强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

1994 年,戈德曼、内格尔、普瑞斯发表了《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的专着,明确指出: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许多企业有可能将地理位置上和组织上分散的能力结合在一个“虚拟企业”之中,并在该过程中获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该书进一步扩展了虚拟企业的范围,认为“尽管技术是推动虚拟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并非虚拟企业的必须要求”。该书认为:无论从合作的观点,还是从运用的程度或合作的深度来说,虚拟企业都不是新鲜的事物。如对紧急情况和激动人心的挑战做出响应的特别工作团队,如亚洲一些公司为应对某一重大的商业机遇而组成的“虎队”、“狼队”式的多功能交叉并行工作组,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虚拟组织的特点。伴随敏捷化要求,旧的概念以新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每一个虚拟组织都使用了一个或多个现有的组织机制,如合作关系、合资企业、战略联盟、供应商- 转包商、特许经营或许可、外包网络。在所有这些

组织形态中,只有网络是一个新的概念。

第一章:虚拟企业

1. 虚拟企业内涵

虚拟企业是指两个以上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结成的动态联盟。 美国的耐克(Nike) 、康柏(Compag) 等公司是虚拟化运作的典型代表。

下面将众多研究者关于虚拟企业的几种典型的定义列举

定义一:(虚拟企业)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连接消费者、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任何一种新的、广泛的组织间的形式。

定义二:虚拟企业是相互独立的企业、供应商、消费者,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建立的临时网络,它通过信息技术相互连接,以实现技术共享、费用分摊或进入对方市场。

定义三:虚拟组织是为了迎合明确的市场机遇或预期的市场机遇而产生的由各种企业形成的企业集团,其中人员和工作过程都来自于这些企业单位,他们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

定义四:虚拟企业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而存在的一种临时网络,目的是实现技能和资源的共享、成本的分摊和利益的分享,来积极地回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机遇,以实现更高的经营目标。

定义五:虚拟企业是一种临时或持久的,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来自不同企业或实体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组成的集合,依靠电子网络技术的连接来完成生产。

定义六:虚拟企业在物质意义上是不存在的,它仅在电子网络中以伙伴关系的形式存在,其具有模糊的商业组织形式,仅为抓住市场机遇而存在。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对虚拟企业认识主要分歧在于认识的角度和侧重点是不一致的。例如:定义一、二、三强调虚拟企业的形式特征,从组织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而定义四到六则侧重虚拟企业的技术特点。虽然我们很难从这些定义中得出虚拟企业是什么的准确回答,但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构成虚拟企业的基本特征,以便我们清楚地界定虚拟企业的本质内涵。

2. 虚拟企业特点

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运作方式合作化,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强大、完整的功能,以任务和目标为中心,一旦目标实现、任务完成,则自行解散。( 2)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因为虚拟企业是根据某种市场机会构建的跨越组织内外边界的企业网络,所以它变传统的刚性直线式组织为柔性扁平式组织,变静态结构为动态结构,使企业联盟对于市场信息的反馈更为灵敏。 ( 3) 以彼此的合作和信任为基础,虚拟企业变传统企业间的输赢关系为双赢或多赢关系,其成员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共同的利益以及作为保障其利益目标实现的措施:协议和合约。 虚拟企业的灵魂是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

3. 虚拟企业原理,运作过程

Bauer and Koszegi (2001) 认为,虚拟企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在法律上独立的公司形成的暂时性的、松散的网络。它可以通过结合各个公司的核心能力面对一些特殊的商业机遇,使价值增值过程最优化。

由于虚拟企业运作方式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导致其各成员企业追求短期利益,能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大的利益是它们参与虚拟企业的主要原因, 这就使得利益分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是导致虚拟企业中途解体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在制定利益分配方案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一是双赢原则,即保证参与方获取利益时不以其他参与方利益损失为前提;二是风险匹配原则,做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三是投资匹配原则,即收益分配应与虚拟企业建立之初和运作过程中各成员企业付出的投入相匹配;四是满意度决策原则,即利益分配方案由众多成员企业群体决策,不断改变满意度,寻求最佳方案;五是科学分配原则,即以科学的合作利益分配理论为基础,而不是完全凭主观判断。

现实中,众多虚拟企业的成功运作表明其合作关系至少是相对稳定的。往往将这种稳定性归之于共同远景、相互信任这些概念之上。但是在经济学视野中,合作双方是否有诚意或有多大的诚意不是一个人性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那种缺乏个人理性基础的合作关系或者说相互信任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无法将稳定持续下去。换句话说,虚拟企业松散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背后必定存在着基于利益得失比较的机制。虽然普若斯(1998) 认为,虚拟企业的组成和运作并不简单,虚拟企业的一些优势也带来了最为明显的合作上的困难,但本文在合作经济学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认为稳定的虚拟企业合作关系恰恰建立在区别于一般实体组织的特点之上。

虚拟企业的伙伴关系在本质上是利益关系。按照普若斯(1998) 的看法,合作带来的利益主要有:共享基础设施和研究开发;为顾客提供一个独立公司无法做到的服务,从而抓住一些市场机遇;通过并行工程缩短“观念———现金”的时间;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和实现规模经济的统一。实现这些利益的一个基本条件是选择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伙伴的选择一定要基于利益的标准,合作利益的大小自然会影响合作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企业如想参与到虚拟合作网络中,它要走的第一步是定义自身专长的功能,并成为较为单一的核心性单元组织。在参与到合作网络中后,结合其他的企业功能,共同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服务。因此,虚拟企业合作时,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的相互利用会产生出更大的价值,这说明虚拟企业是更深入分工层次上更广泛合作的产物。这种分工是企业能力上的分工,这就决定了每个参与的个体企业的努力程度对合作组织的总体绩效影响非常大,个体间的依赖性更强。

虚拟企业是以机会为基础的动态联盟,与一般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不同,建立虚拟企业是为了抓住经营机会,目标达到后虚拟企业就应被解散,这样才能发挥虚拟企业的速度优势。对于虚拟企业中每个合作伙伴来说,由于其不能单独给消费者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与外部的合作在组织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合作的长期性,但对于某个具体的合作伙伴来说,合作关系又是暂时的,是以市场机会为存在基础的。当机会消失后,伙伴关系就会解散,下一次机会来临时,以往的合作伙伴能否再聚在一起,却是不确定的,这是合作关系的暂时性。

实践中的虚拟企业是在能力层次上的分工,一般有明文契约确定关系和指导行动。然而,在这个急剧变化、高度分工的社会中,由于人类固有的有限理性,个人乃至单个组织所掌握的信息相对于社会总体的信息量总是越来越少,契约总是不完全的,事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事前契约所规定的内容往往难以对应。由于缺少标准,来自第三方的判断就不能合乎真相,造成了第三方执行的困难。同理,由于信息的缺乏,加上空间的距离,合作者之间的相互监督也不可能充分,而虚拟企业本身没有产权关系做纽带,自然也就没有一个委托人作为监督人出现。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虚拟企业协议的执行只能是依靠利益的自我力量。

虚拟企业兴起的背景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中的广泛应用。Christian Scholzc (2000) 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虚拟企业的三个特征之一,应用信息技术使虚拟企业合作的视野可以放大到全球。由于技术的约束,传统的合作组织大部分都是面对面的合作,而伙伴的选择面比较窄,沟通也是面对面的,因此,在虚拟企业的合作中,享受了较宽的选择面之后,如何进行沟通就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表面上看,由于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能降低企业间的协调成本,虚拟企业的合作伙伴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实证的研究却发现情况相反。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虚拟企业间的合作更多表现为隐含契约,监督总是不足,第三方执行也有其固有的困难。因此,Balos and Brynjolfsson (1997) 指出,虚拟企业合作激励的重要性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上升。这样,将合作伙伴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合作伙伴事后的讨价还价能力,从而对各方有一个更强的激励。这就决定了观察到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数量总有一定的范围。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过程

1. 信息资源基本概念

信息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 成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决定因素,获取信息成为个人和组织的基本生存方式。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在2004 年、2005 年两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即“34 号”文件) 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 - 2020) 》,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信息资源的获取则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 信息资源的研究对象

信息资源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们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产生和使用的信息的总和。它既包括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信息,也包括与各经济社会活动相关的信息。信息资源超越了传统沿用的文献、情报、知识、数据等概念。从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看,信息资源具有文字、数值、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存在形式。从信息表达的内容看,信息资源既包括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文化信息等社会人文信息,也包括空间地理信息、气象信息、动植物物种信息以及人类遗传信息等自然信息。

相关推荐:

论国企改革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智慧 

关于国际承包工程的经营方式 

论国有企业财务人格化管理模式 

关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