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研究

2017-06-11 14:55:00

本文讲述了关于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下吧。

【摘要】自主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官、产、学如何定位分工、协同工作直接决定了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效率。本文以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主创新中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协同动力模型,并探讨了相应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自主创新 动力 机制

一、官、产、学自主创新的角色分析与定位

1、政府推动。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发展高科技经济,政府的牵动即政府的高度重视与适度干预以及创新政策手段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的高度重视。表现在牵动高科技经济成长的中的“领导高层化、决策民主化、管理专业化”。从领导高层化来看,许多国家成立了由国家最高领导挂帅的科技领导体制。其次,对高科技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在自己职能范围内,集中精力在基础性工作上。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不同领域,政府的作用机制和形式是不同的。总体来说,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改善创业环境、制度建设、有效干预与适度调控、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2、企业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就是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部分国家 R&D 经费支出按经费来源分布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从国内外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国家R&D资金来源大多数来自于产业界(如上图所示)。

技术创新投入主体的错位,只会挫伤企业长期技术创新能力的,损伤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2003 年,我国的 R&D 经费支出总额中来自企业的资金占 60.1% ,来自政府的资金占 29.9% ,其他方面的资金占 10% ,企业已经成为我国 R&D 活动的投入主体。企业不但是我国 R&D 经费的最大来源,同时也是 R&D 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其在我国 R&D 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国际方面的数据也说明这一点,2003 年大多数发达国家企业 R&D 经费占全部 R&D 经费的比重都在 60% 以上。

(2)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即全社会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在企业进行,而不是在企业外的专业研究所和高等院校进行。因此,必须一方面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实力,组建技术创新开发中心;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科研机制,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美、日、德、韩四国R&D执行情况现实国外国家创新系统中,企业是R&D活动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风险责任主体有利于培养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规避技能。

3、科教主导。科教系统尤其是大学在高科技经济生成与发展中起着核心与主导作用,其功能由三方面构成:首先,生产知识,即为生产和发展提供新知识;其次,传播与扩散知识;最后,转让知识,即通过传播知识而提供社会需要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技能和信息。科教系统不仅重视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且更重视如何将知识转让给经济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尤其是企业。

二、自主创新的动力模型: “三套车”模式

从自主创新的己有经验来看,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三大高科技经济催生与哺育主体的分工与协作,官、产、研有机结合的“三套车”方式,已成为全球规律性的认识与实践。发展自有知识产权作为一项创新活动,其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科研院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因此影响发展自有知识产权的影响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自主创新过程系统中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影响因素是系统的构成因素,如资金、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创新等,这类因素其影响力稳定、作用持久。另一类影响因素是系统的环境因素,如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宏观管理因素、宏观经济法律环境、经济形式、国际竞争等,这类因素的特点是其影响力不稳定。通过对发展自有知识产权系统及其环境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类影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三、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1、观念重塑机制。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本质是科技竞争。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己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中,推进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来自于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盈利动机。因此,推进自主创新,必须解决企业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健全市场机制,使各个企业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展开竞争,增强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的紧迫感、危机感;转变经济发展重数量、轻素质,重速度、轻效益的指导思想,消除以小生产者观念搞现代化大工业的习惯势力。

2、开发导向机制。自主创新的导向机制大体有四种模式技术导向、需求导向、计划导向、多重导向模式。采用何种模式关系到国家、地区发展的重大技术项目和短平快项目分别通过计划导向和市场导向模式得以实施。那些所需时间较长、风险较大、政府直接计划不可能顾及、又不可能由单一的市场导向引发的技术产业化项目需要采用多重导向模式联动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创造多方面的条件,激发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从事那些周期较长、风险较大、投资较多的创新项目的内在动力,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全面展开。

3、人才组合机制。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需要一大批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科研人员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密切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相应的组织领导人才和多种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包括金融筹措、生产管理、市场开拓等人才协同配合,才能很好地发展。因此要善于把多方面配套的人才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相互配合,真正做到学有所为,做有所长。

【参考文献】

[1] 罗立强:美国风险投资模式管窥[J].企业技术进步,2003(4):40-41.

樊增强:论我国产业竞争力培育[J].当代经济研究,2003(6):20-25.

吴信一:韩国软件创业投资的启示[J].新经济导刊,2002(19):54-56.

尹宏毅等译:知识产业化 --美日两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纽带[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张馨之等:硅谷产品研发模式的制度安排与相关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2(4):83-88

那么关于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论信用管理是市场扩张的安全保障  

关于企业破产重整制度评析  

相关推荐:

论国企改革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智慧 

关于国际承包工程的经营方式 

论国有企业财务人格化管理模式 

关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