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供应链理论研究的深入,广大学者就供应链柔性和协调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旨在探索控制供应链风险,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方法。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现金支付模式探讨。
其中,设计双赢的供应合约体现了供应链作为系统的全局优化思想。学者们提出了若干形式的提供供应链弹性的契约模式,如:支付延迟条款,备份条款,弹性定货量,回收条款等等,而这些合约又都可以归结为期权契约(option contracts)的特殊形式。简单地说,供应期权契约就是供应商向制造商(或零售商)提供的一种弹性定货条款,后者以向前者支付一定金额的期权费而获得在一定时期内按约定的执行价格购进(或卖还)相应数量产品的权利。这种期权契约模式,是利用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和理念,有效地处理供应链中供求双方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与非对称性,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供应柔性,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契约协调模式。
期权契约模式能够转移部分风险给供应商,供应商也相应地获得了补偿,同时在供求双方间共享了市场信息,增大了参与企业的获益。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是关注理论模型的探讨,而并未涉及资金流问题。实际上,期权费率一般相对较低,而普通的销售条款中均规定较高的预付款(20—30%,甚至更高)。虽然期权契约提供了柔性和供应链绩效,但从资金上来说,对于期权的卖方(writer)——供应商,较低比率的期权费,不足于弥补其面临的缺货(违约)风险和库存积压风险,不利于其资金回流,造成提前期生产资金供应不足,承担的财务风险很大。但若规定较高比率的期权费,期权的购买方又不易接受,卖方的竞争博弈也最终会将期权费压至较低水平。因此,从期权契约模式的实践运用上来说,资金支付问题是值得考虑的。尤其是,近几年央行不断收紧银根,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大。在市场竞争与环境风险的两难境地下,一方面要在原材料(或产品)的采购中实现资金的杠杆效应;另一方面要确保在不影响销售业绩的前提下扩大销售资金回流,以保障生产营运资金需求。结合金融期权的思想,本文拟通过构建和扩展期权契约的资金模型,探索一种对购销双方均有利的货款支付模式,以为供应链期权契约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将供应链中产品的购销过程简化为风险中性的单个供应商单个零售商的两阶段的购销模型。购销的标的产品为一种生产提前期较长,销售期相对较短(供应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产品生产,或是此时的高成本生产是不经济的),在销售期一旦出现缺货,零售商无法通过向供应商增购而进行补货。这里所指的两阶段为:将零售商的销售期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销售阶段到来前(一定的生产提前期内),零售商根据历史经验和市场信息预测整个销售季节的需求总量,并依此在t0时刻以普通批发合约和期权契约两种方式向上游供应商订购产品,产品分别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开始时点t1和t2分两次派送到位。第一阶段未能满足的需求可以延迟到第二个阶段,但第二阶段的缺货将损失需求,零售商将面临较高的缺货成本。第一个销售阶段末,零售商根据观察到的市场需求信息,修正自己对第二阶段的需求预测,并决定执行期权的数量。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现金支付模式探讨。
相关推荐:
浅谈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论文
浅谈上市公司理财目标论文
相关推荐:
下一篇: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