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安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推进对策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是一个动态性和相对性较强的指标。它的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内涵。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201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明确我省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提出《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指标体系涵盖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六大类,具体有21项指标,确定我省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各指标的目标值和水平。2012年,再次对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进行完善和调整。南通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落实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全省领先的意见》。
一、海安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海安县委、县政府也迅速行动,结合海安实际,2010年11月,召开全县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力争2014年,确保2015年在全省率先、苏北第一个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并逐个指标制定独立的作战方案,确定从2011~2015年度的分年度、分区(镇)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明确牵头部门、落实责任主体、确立建设项目,逐项进行推进落实。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县农业现代化推进有了进一步发展,2011年农业基本现化化指标监测得分79.27分,列全省第四,继续保持江北第一。县农委作为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更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省农业基本现代化21项指标中由我委牵头的有8项。到2012年底各指标基本达到序时进度。
(一)高效设施农业(渔)面积比重
2012年全县自报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9922亩,累计达43.3222万亩,其中上报新增设施栽培面积33250亩,累计达11.125万亩。全县可养殖面积上报89288.7亩,其中淡水50788.7亩,海水38500亩。2012年自报新增高效设施渔业5519.4亩,累计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7396.4亩,占可养殖水面的19.48%。
(二)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按照江苏省2015年实现农业现代化持专业证书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要达35%的目标要求,和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力争2014年、确保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县农委积极开展持证农民培训,认真筹划、指标分解、精心组织、编印教材、专家授课、跟踪服务,2012年围绕水稻高产创建、设施蔬菜、栽桑养蚕等专题举办培训班46期,5184名参训农民通过技能考核,获得省农委颁发的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加之农机与海洋渔业持证培训,2012年我县持证农民累计17310人,占比达到22.54%,远远超过南通市15.9%、全省14.9%的平均水平,列泰州、扬州、镇江、南通苏中四市第一。
(三)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健全。2012年5月,该项工作通过由省农委和财政厅组成的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圆满完成“五有”建设任务。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按新标准组织实施。积极组织实施苏东沿海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项目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并通过市农委验收。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形成。10个区镇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县编委正式批复成立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所,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增挂牌子,明确专门监管服务工作人员。10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试点、2个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化示范园都建立检测室,正常开展检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工作正常。全县10个区镇农业农村工作局或农业服务中心,均有兼职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拥有上网设备,开通热线电话,各区镇农业信息网站做到正常更新,确定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重点服务对象,正常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四)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
目前,海安已具备宽带村村通、光缆组组通、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的信息服务的硬件条件,初步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海安农业信息网为主体、镇农业信息网为补充、网上村村通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增强信息发布能力,提高门户网站的影响力。海安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推进对策,2009年开通12316为农服务热线及惠农短信等新型农业服务平台,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2010年建设“四电合一”项目建设服务平台,同时加强农产品网上营销服务平台建设;2012年,积极扩大12316用户,全年新增4000多户农业市场竞争主体,按要求择优筛选核实1000个信息重点服务用户(种养大户700户、专业组织200户、农业企业等100户),作为省市抽查考核对象,有针对性地发送生产技术信息累计285条,有效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