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美学论文:浅析美的本质,敬请关注!!
传统美学依据实体本体论,以美为研究对象,美的本质问题成为美学的基本问题。但美的本质问题是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不存在所谓“美”这种客体, 美不是实体.从存在本体论出发,应该提出审美的本质问题,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审美对象(‘·美”)只是一种存在的意义.同样,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 的问题也随之解决,审美对象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是二者的绝对同一。
在美学史上,一直把美的 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也往往从考察美的本质问题入手。这出自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就像研究任何一件事物一样,人们很少反思它是否 合理。其实,这种问题的提出方式和研究方法一开始就错了,致使美学基本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现在,应当对美的本质命题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并找出科学的研究 方法。简要地说,就是由研究美的本质改为研究审美的本质,而把美的本质问题从属于审美的本质问题。
提出“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提出了 “美”是什么的命题,这是一个语言的陷阱,因为这个命题已经暗含了“美”是一个实体或实体的属性,从而误导人们循着实体论的思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进行美 学研究。这种实体论是古代哲学形成的。古代哲学是实体本体论,人们直观地认为世界是外在于主体的实体,主体与实体无关;实体是存在的本原,万事万物都是实 体的属性。于是人们也认为美理所当然的是实体或实体的属性,因此美学一开始遇到的问题就是美是什么或者美的本质问题,于是就有了“美是数量关系的和谐”、 “美是理念的显现”、“美是上帝的属性”、“美是物质的属性”之类的命题。实体本体论以及依附于它的认识论被现代存在论、解释学所取代.现代分析哲学认为 美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假问题,因为美不是客观的实在,而是一种主观的评价。现代解释学认为世界不是实体,而是主观阐释的意义世界。这意味着,美也不能作为 实体或它的属性来研究。海德格尔在讨论“存在”的问题时曾经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认为“存在”不是一个实体,不是“存在者”,而是世界显现本身。 如果本体论离开了对“存在”本身的追问而仅仅考察“存在者”,就走错了路。美学也是这样,如果不去探讨“美”何以可能,而去研究作为实体或实体的属性的 “美”本身。或者不把美当作一种意义,而当作实体或其属性,就走错了路。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需要对日常思维和日常语言进行反思、批判,而不能顺从它们, 因为日常思维和日常语言受到实体观念的支配。在日常经验中和科学研究中,探讨一个事物是什么,就是把这个事物当作一个实体,一个客观的对象,研究主体必须 与之分离。比如你研究花朵,就必须把花朵当作客体,主体与之分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研究,才能得出花朵的植物学属性。但是“美”作为研究对象却不是 一个实体,它不是客观的事物或者它的属性。“美”也不能与审美主体相分离,一旦把“美”与审美主体分离,“美”就不复存在。“美”也不能离开主体的美感态 度,不能冷静地对待它。比如你对花朵进行审美,这时你与作为审美对象的花融合为一,无法分离。你的感情都寄托在花朵上了,花朵已经与你融合在一起了,它已 经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对象了。如果你把花作为客体进行研究,把它与自己分离,以客观态度对待它,花就成为一个客观对象,而不是审美对象,美感消失了,从而美 也消失了,而你研究的就不是花的美,而是花的自然或者社会属性。事实上“美”不是实体,也不是实体的属性。如果把“美”当作客观的实体或实体的属性,那么 它便是可以实证的。但“美”是不能实证的,无论用什么仪器和自然科学的方法都不能检验出“美”是什么;无论用什么实验和社会学的方法都不能统计出“美”的 性质。“美”作为审美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不能把它们归结于某种共同的属性之中。正因为如此,现代分析哲学把美的本质问题归入假命题,认为美不是客观的属 性,而是主观的感觉。但是,作为价值属性的美仍然可以研究,就像对于道德诸范畴的研究一样。问题在于,如果把“美”当作主观的感觉和事物的价值属性也同样 遇到了不可解决的矛盾。如果美是一种感觉,那么它来自何方?它与审美对象有什么关系?这样就又回到审美对象的性质问题上来。这就意味着说,美是一种价值, 是事物的价值属性。但是,美也不是一种现实的价值。所谓价值,是指事物对于人的需要具有的意义,是人的需要的对象化。如果把美当作一种价值属性来研究,那 么它就应当具有实用性,同样可以实证。比如财富是一种经济价值,它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是可以证明的,如通过社会调查可以证明这一点。但美却不能够实 证,没有实用性。美确实满足了人的某种精神需要,但是你不能统计出什么样的东西是美的,因为它不具有实用性,不同的审美对象满足着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审美需 要。因此,柏拉图认为“美是难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美的本质问题暗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把狭义的“美”即优美作为美学 研究的对象。在中国,这种误解与Aesthetik的误译有关:本来“美学之父”鲍姆加登命名的原意为“感性学,,被日本翻译为“美学,,中国从日本接受 了这个译名。于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的观念就产生了。其实,审美对象不仅包括美(优美)即好听好看的东西,而且还包括丑陋、崇高、荒诞、悲剧、喜剧等, 它们不是通常所说的美(优美)。所以,不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美,的共同的本质。既然“美学”的名称已经确定,难以更改,我们只好把“美,的范围扩大,它 不仅指优美,还包括丑陋、崇高、荒诞、悲剧、喜剧等一切审美对象,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实际上,没有所谓确定的“美’的事物或属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 可能成为审美对象,都可能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如丑陋、崇高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