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从按需分配的实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2017-06-14 13:53:00

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关键特征,其能不能实现及如何实现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浅谈从按需分配的实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文首先通过对按需分配的讨论,提出超公平分配模型是一种可以实现的按需分配;然后论述实现按需分配的思想源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本文的研究表明,无为是一种价值中立地处理价值评价问题的和谐方法,按需分配也是一种理论上可实现的分配制度,同样,对于由公共权力引起的问题,文章的讨论亦具有参考意义。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四层含义:一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二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三是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四是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应该说,这些概括是比较全面的。这四个方面,尤其是第三个方面的研究与讨论,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更突出的现实意义。俞吾金在《寻找新的价值坐标》一文中提出,要按照事实的真相把马克思理解为世界主义者,而不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就应该超越列宁的观点,把以古代非欧社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理论来源。客观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一种文明能够流传数千年,那么这种文明必然反映了某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一步说,今天,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遇到的任何问题,在这种文明的内部,也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值得参考的解决思路。

一、关于按需分配的几点讨论

贾可卿在《“按需分配”新论》中把现有的按需分配理论及实现问题的研究概括为四类:一是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完全满足人的一切需要;二是在物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三是在物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满足某种社会必需;四是在物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首先满足最紧迫的需要。以上四类研究概括了大部分人对此的认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以上四种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观点一所说的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完全满足一切人的需要,这种意义上的按需分配的实现不仅要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且还需要有方法消除个人社会需求的冲突问题,一般说来,用个人道德去约束、规范及消解社会人之间的认知冲突也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而观点二、三、四,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价值中立地处理价值评价问题,如何定义“合理需要”、“社会必须”和“最紧迫”等问题,而且第一种分配观就目前看来尚显的有些虚幻,后三种按需分配观则与人们对共产主义所描述的美好愿景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推荐:

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思考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演变论文 

浅谈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论文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