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启示

2017-06-15 21:53:00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启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逻辑。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生产机制,满足人的本质需要。

国有企业担当着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角色,我们必须遵循生产发展的规律,提高企业自身发展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机制,这既有利于整个生态发展的平衡,又能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国有大型企业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国家集中资金发展工业,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极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推进,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突出的表现是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企业从依赖政府走向通过市场竞争而自谋发展。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社会矛盾却并没有因为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得到彻底的解决,最集中的就是国有企业的附属社会职能问题。随着社会服务的逐步完善和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的加剧,分离企业附属社会职能,让企业回归生产本位,让这些附属社会职能回归社会,使社会服务社会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逻辑。

二、移交企业附属社会职能实现社会和个人其他需要。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公共服务的缺位和不足,国有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的运行,保障职工的生活供给和社会服务需要,在国家政策允许下,组建了隶属于企业、专门服务企业的职能机构,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劳动服务公司等后勤保障机构。在生活物资匮乏、社会服务严重不足的情势下,这种附属社会职能部门对于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安定职工生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社会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生活物质供应日渐丰富,社会服务机构的规模和服务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却日益加剧。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支柱,掌控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和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办附属社会职能的成本和代价将越来越大,庞大的附属机构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同时,企业附属社会职能的继续存在也制约着社会服务职能的健康发育。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做出了总体部署,指出“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为落实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精神,2000年,原国家经贸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工作目标,就分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范,并制定了配套措施。使企业深化改革的举措落到实处,将原来隶属于企业的社会职能移交当地政府,分流富余人员,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安置,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附属的服务机构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在新的机制下以新的方式服务企业,壮大社会服务。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服务实力的壮大和服务职能的提高,更能凸显协调发展,做到真正满足社会和人自身的需求。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 

对近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双重境遇的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体系探析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校园法制建设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