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不协调发展问题就是,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同步发展,引发了人类对自我生存问题的不安,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浅谈民生问题的哲学。
一、民生问题的哲学渊源
民生即“民”的生存与发展,它不仅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并且精神需求满足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早在西周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论断。“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政之所兴、在顺民生”,在这里,“民”和“生”虽然有各自的含义,但合起来的意思是百姓生存的意思。关注“民”的生存和发展历来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道统,从中国文化的道统看,民生不仅仅是指人的生存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心物合一”的问题。民生也是中国古代圣贤明君为政第一要务,重农厚生一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道统精神。可以说,以民生为中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显着特征。
从西方哲学发展历史来看,现当代的西方哲学一直是以人类生活为中心之学,普遍关注人的生存权利、自由发展等民生问题。西方哲学的各个派别不断关注民生生活的改善、民生文化的发展等问题。因此,民生问题也是现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本位。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蕴含的民生思想分析
马克思整个理论的主旨就是要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找到一条现实的道路,对人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贯穿马克思一生各时期哲学研究的中心线索。马克思从人的生存生活出发,揭示了民生的内涵和实质,他指出:“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在这里,民生的含义是指生产与生活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马克思对民众生活现状的关切和思考是现实的、具体的。
相关推荐:
下一篇:试论毛泽东精神的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