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品学习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探讨改进旅游英语教学的建议,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应用性特点,从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就如何突出专业性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好教学改革展开讨论,提出应开设实用型的课程,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要求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 旅游英语; 口语教学; 改革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他们虽熟悉考试手段和各种类型的试题,善于应付各种考试,但是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却相当差。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还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脱离现实等原因,而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笔者从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现有旅游英语教学的部分环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从而提出以下改进旅游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 口语训练是重中之重
对从事旅游服务的人来讲,流利的英语表达是服务的基础,也是了解服务对象的基础。口语在该课程的设置中属于根本和核心,如果我们用两到三年时间培养的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张口用英语表达或者表达时错误百出,就是我们教学的失败。因此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应以口语表达为核心和基础,突出语音的训练,突出相关服务用语的训练,突出实际情景训练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训练。
旅游英语的课程在一年级应围绕基础语音语调和听说能力的提高这两个重点来进行,第一学期开设2节语音课和最少2节听说课,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都应开设2节听力课,2节口语课。语音课主要解决基础语音问题,没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很难有效地提高,记单词也困难。听力课和口语课应分开设置,这两门课尽管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互相取代。听力和口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电教设备,设计出逼真的模拟旅游,饭店交际背景,提供听说操练的配套练习,提高口语操练的质量。
二、英语语言训练必须与旅游专业培训相结合
旅游英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交叉学科,注重的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我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用英语提供旅游服务,还要让他们懂得旅游产业的相关知识,但目前的教学却存在两者趋于分离的状况。比如:在旅游英语教学中,为突出旅游的专业性而加大相关专业的难度和比重,这就使旅游英语过于重视旅游专业理论而忽视了应用语言进行旅游服务这一根本培养目的。而有的旅游英语教学又过分强调语言应用的通用性却忽略了和旅游业这一大前提相结合的专业特殊性。这些作法都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从两者的有机结合入手:首先,是英语语言应用性训练要以旅游方面为内容,比如:训练完全可以围绕介绍旅游景点,接待外宾,订餐订票等和旅游业相关的内容来进行,使学生了解在旅游业中的语言习惯、相关表达等,培养学生在这一特殊服务领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其次,必须用英语来系统讲解旅游专业相关知识,要介绍最新国内外的旅游管理理念;再次,必须引导学生把旅游理论知识和英语语言实际运用相结合。总之,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突出该课程的复合性,是培养学生达到用英语熟练进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使服务和管理上水平、上层次的有效途径。
三、英语语言训练必须重视和中国文化知识的结合
了解很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目的之一是中华文化,那么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就肩负着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给国外游客的重任。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教育:
(一)初级阶段
教师可用英语讲述中国各地自然景观和地理地貌,使学生对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然后进行模拟导游训练,让学生自己能够充当导游介绍自然景观。
(二)中级阶段
教师要介绍中国的人文景观和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系统地讲述中国的民族、宗教、文化流派、历史任务、饮食文化等,然后组织学生用英语写相关的论文,以演讲或专题讨论的形式组织大家共同学习。
(三)高级阶段
学生应学习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潮流,比如宗教的流传,同时期中西文化对比和影响。并且能够用英语对这方面相关知识熟练地进行介绍和分析。
四、课堂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实践性旅游英语是一门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流利的语言表达,还要有机敏的反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仅仅靠课堂教授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实践课的练习,在练习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如何合理安排、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练有机结合是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加强导入式教学
教师通过生动的开场白导入所讲的内容,此时可以采用诱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比如讲“旅行社”这部分就可以让学生首先讨论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推荐:
下一篇: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