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2000字历史教育论文。
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Noelle-Neumann)教授最早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基础来源于心理学。我们一般可以把它总结为四个字“害怕孤立”。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教授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的个人总是力图避免单独持有某些观点与信念而使自己陷入孤立的状态。由于害怕陷入这种孤立的状态,人们往往就会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观点表达出来,这样人们就陷入沉默之中。
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人认为,沉默的螺旋现象是针对传统媒体的,自媒体这一新型媒介的出现,“沉默的螺旋”现象不复存在。结合网络及自媒体的特点,我们发现,“沉默的螺旋”现象依然存在。
一、自媒体发布的匿名性没有让“沉默的螺旋”效应消失
网络的匿名性是网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对网络特点的形象概括。网络匿名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安全感。安全需求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社会心理学中匿名心理指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①
在网络中,自媒体的发布者在发布信息时,可以向其他人隐藏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政治面貌等,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不用承担任何不利后果。在网络匿名性的隐蔽下,发布者似乎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不用考虑这个意见是否是多数人的意见,哪怕这个观点被人拍砖,而且被拍得头破血流也毫无顾忌。
个人在网络空间里,在自媒体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时,虽然对于群体压力的感受和传统媒体时期相比要小一些,从众心理作用的程度和传统媒体时期相比有所降低,但会使人“孤独”的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人依然会由于“害怕孤独”而陷入沉默之中。网络虽然具有匿名性,但是自媒体人员的公众账号无法完全和个人完全脱离,让人完全隐藏起来。卫报就揭露过匿名社交网络Whisper背后的秘密。这个号称“互联网上最安全的地方”,其实一直在默默追踪着自己的用户。Whisper可以跟踪信息的发布地点,精确到500 米之内,同时,它还可以追踪用户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行踪。这样人们对于“优势意见”的压力和“害怕孤立”的感受仍然存在,只是其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变化。另外由于自媒体拥有着长期使用一个账号发布信息,可能还集聚了一些粉丝,这个账号俨然成了人的主体性的载体,个人对长期使用的自媒体账号倍感珍惜,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不会经常更换自媒体账号。越是长期使用的账号,越是和粉丝有多种互动的账号,越容易让自己的真实身份逐渐被暴露出来。约瑟夫·B·瓦尔特说过:“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只是提供给人们机会,以人们渴望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想法和冲动是人自身具有的,只不过通过科技手段更容易实现它们”②他的意思其实是说,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依然“害怕孤立”,只不过由于网络的介入,这种恐惧被网络分隔开来而变得比较隐蔽了。
自媒体时代,人们依然会感受到舆论的压力和对孤立的恐惧。盖茨(Gates,B)在其《未来之路》中曾经写道:“贴在受人喜欢的公告板上或发给专题讨论组的一条信息可能会到达并吸引数百万人,或者它只是呆在原地,日渐憔悴而无任何影响。……如果你的信息只是呆在原地而无人理会,最坏的结果只是你可能感到有些窘迫。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信息很受欢迎,则很多人会看到它,并把它作为电子邮件发给朋友并附上自己的赞辞。”③这也是说,在自媒体时代,人们也是乐于选择表达被更多人持有的观点,因为这类观点会被多数人点赞,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对于不被多数人赞赏的观点则最后会隐藏起来。
相关推荐:
下一篇:最新历史课题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