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5000字历史教育论文。
一、前言
“钱荒”即货币量在流通中不能满足商品交易需要而产生的短缺现象。“钱荒”现象最早出现在唐代,直到宋朝,“钱荒”问题日趋严重,这不但引起了时人的关注,更是后世学者不断研究的对象。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北宋时期的“钱荒”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钱荒”问题的提出和由来
钱荒是唐宋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据乔幼梅先生的研究,“钱荒”问题最早产生于唐中叶,当时士大夫多表述为“钱重物轻”或“钱少物多”。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7)刘秩提出“物之贵贱”与“钱之轻重”的关系,涉及当时通货不足的问题。到唐德宗实行两税法之后,“物轻钱重,民以为患”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历经五代割据时期,持续到两宋,钱荒问题一直是存在的,北宋的欧阳修明确提出“钱荒”这一术语,此后“钱荒”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钱重物轻”这一征象,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初年太祖太宗时代,都一直存在。又由于其间很少铸造新钱,“钱荒”问题更趋严重,钱荒一时发展成为君臣关注、朝野议论的重大问题,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并未根本解决问题。
三、“钱荒”的原因概述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赋税政策的变化诱发“钱荒”。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对货币的供应量增大,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对铜钱的需求,但由于铜钱的供给不平衡和流通领域的滞后,导致“钱荒”。
相关推荐:
下一篇:最新硕士历史教育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