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文化价值如下文
在全党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反复强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文化价值,笔者重新翻阅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原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有关篇章,通过对于经典原著的学习,更加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所蕴含的哲学文化价值论文下载。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在马克思之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分析了实践的目的性、普遍性和现实性的一般特点,而且比较突出地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列宁说:“当马克思把实践标准列入认识论时,它的观点是直接和黑格尔接近的。”[1]但是,黑格尔的实践只是作为绝对理念自我发展的一个逻辑环节。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这种能动的方面,而把思维当作现实存在的人,从观念出发去解释人的能动活动。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说,提出了以人和自然为哲学唯一对象的人本学。他肯定自然是物质的客观实在,人是自然的产物。他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主体和客体通过感觉直接联系达到统一,主张直观的反映论。在其反映论中,费尔巴哈经常把生活、实践看作是理论的基础,认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2]。但是费尔巴哈有时把实践归结为理论活动,否定了思维对存在,主体对客体的作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劳动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同时还涉及到了阶级斗争、科学活动与实践形式,用“实践”这一哲学范畴把各种社会活动统一起来,把它理解为与理论相对应的一般社会物质活动。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突出了主体的认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以实践为中介,使主体认识客体成为可能。在这个连续的认识过程中,实践不仅体现为中介或纽带,也成为主体认识客体的工具或手段。所以说坚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与其它所有哲学判别的最重要的特点。
相关推荐:
下一篇: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