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战略抉择

2017-06-04 16:01:00

本文讲述了关于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战略抉择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一、汇改两年来的重要启示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应对金融开放对汇率制度的冲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消除汇率制度内在不稳定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两年来取得明显的进展,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逐步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总结汇改两年来的历程对于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大启示。

1.在改革的方向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启动汇改时,中国人民银行就明确宣布进行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确定了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这一市场化改革涉及汇率变动的三个方面: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波动的参照体系以及汇率波动的幅度。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市场寻求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就是一句空话;同样,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任何调整汇率水平的决策,无论是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因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而成为主观臆断。因此,汇改两年间,央行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趋势下,把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作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点,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用意就在于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外汇市场自发寻求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在改革的操作上,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这两年间,中国承受了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压力。期间有来自西方国家政府的压力,也有国内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产生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与日俱增。然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改革的操作上,始终坚持着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主动胜方面,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九大方面: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对金融体系状况、金融监管水平、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状况的影响,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汇改关系到行使国家主权问题,必须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控性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可控性的内涵包括风险控制与加强管理。渐进性即循序渐 进,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汇改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长远来 看,是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以有效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杠 杆作用,并且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改革的路径上,坚持完善汇率机制优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完善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而易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 “机制”与“水平”两方面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汇率水平问题,也并非单纯是人民币升值问题。机制问 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础或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 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完善机制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首要任 务,长期以来中国在汇率水平上不断遭受的贬值或升值的压力、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奔 命的尴尬状况之中,完善机制问题有利于扭转这种状况,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汇率水平问题。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汇率机制的完善,而不在于汇率水平的简单调整。完善 汇率机制优先,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 中国自主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从完善汇率形成 机制的操作内容来看,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动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显而易见,在未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过程中,这些基本原则应当进一步坚持。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实 施积极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中国在启动汇改时,就确定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 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基本内涵体现在市场供求、有管理与浮动汇率三个方面。汇改 两年的实践证明,在推进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这三个方面。首先,力图真实反映市场供 求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松外汇管制,扩大外汇管制区间,使经济主体的自愿选择尽 可能落在外汇管制区间内,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体现广泛的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交易意愿,为汇率进 一步市场化奠定基础。其次,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既有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 预,也应包括结合宏观经济环境,通过调节本外币的供求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手段进行综合调节。 再次,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浮动区间,促进人民币汇率从僵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增加 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汇改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严重扭曲的,而中国外汇市场存在的诸多缺陷是导致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扭曲的重要原因,如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和严格管制、被动干预的市场、单调的市场等。 汇改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加大和扩展市场的深度与 广度。中国外汇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增加市场交易主体。2005年8月8日,央行决定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 金融性企业进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截至2007年5月底,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有268家, 其中包括151家外资银行、111家中资金融机构和一家企业会员。健全外汇交易方式。2006年1月4日起,央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同时 引入做市商制度,此举提高了交易的灵活性、大幅度降低了交易费用。截至2007年5月底,银行间 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共22家,其中有9家外资银行、13家中资银行。在汇率中间价的形成过程中,做 市商的独立性以及报价能力对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起决定性的作用。

3.改革和完善管理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推出的头寸管理政策改革有:2005年9月22日 决定调整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办法,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2006年初,允许做市商将远期敞口 纳入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2006年7月1日起将权责发生制头寸管理原则推行至所有外汇指定银 行。2006年1月4日,中国再次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进行了完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 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 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 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各外汇指定银行在此价格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浮动范围制定本行各币种现钞及现汇的买入和卖出价。2005年9月23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从2007年5月21日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也从3%0扩大至5%0。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汇改以来,中国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业务范围逐渐扩大。2005年5月18日在银行间市场上推出了外币对外币买卖业务,2005年8月8日推出了远期外汇业务,2006年4月24日推出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在银行对客户零售市场上扩大了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并且开展银行对客户外汇掉期业务,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管理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需求。

无庸置疑,上述改革措施对于矫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扭曲、增强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实事求是地来看,中国外汇市场的规模仍然比较小、市场结构还不完善,交易主体和交易工具依然有限,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充其量只是反映了实体经济对人民币的需求和供给,而外汇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任重道远,其核心依然是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创新: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健全外汇交易方式、改革和完善管理政策、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例如,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以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按实际需要原则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逐步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改进结售汇制度以扩大外汇市场的供求基础;完善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开展产品创新、加大汇率衍生品的开发,推进银行问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力地把中国的汇率市场化推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新的汇率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而且中国仍存在着一系列较为突出的棘手问题: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问题,非理性的升值预期高烧不退,国际投机资本仍然持续流入中国;二是国际经贸摩擦问题,美国和欧盟在中国出口商品特别是纺织品贸易等方面屡屡制造事端;三是国内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的外向性决不会因此次汇率改革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构调整仍然滞后;四是外汇储备超常快速增长问题,贸易顺差仍在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都使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和准确把握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取向。

(一)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

汇率政策主要指汇率目标水平的确定及汇率变动的具体方式,包括汇率变动时机的确定、条件的创造、步骤与手段及配套措施的运用等各个相关环节。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汇率水平的调整或汇率变动是汇率政策的核心。根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要求,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可界定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而易见,汇率政策目标包括两个层面,即保持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与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确定并且保持合理的汇率水平是汇率政策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建立则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关键在于均衡汇率。均衡汇率是在一定时期内,使国际收支保持均衡,而不引起国际储备额变动的一种汇率。这里所指的一定时期是一个中长期的概念,国际收支保持均衡是指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外部均衡相一致的状态。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现实汇率总是以均衡汇率为轴心而上下波动的,从运动的轨迹来看,现实汇率时而接近均衡汇率,时而又偏离均衡汇率。通过均衡汇率可判断出一国汇率是否高估或低估,均衡汇率可使一国国际收支能够达到长期均衡,而且不必借助于外汇管制或外贸管制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相关推荐:

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周期融资结构分析 

论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及创新 

关于金融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关于一体化投资效应问题研究 

关于高校贷款的风险监控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