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中国金融直面不良资产

2017-06-04 16:00:00

本文讲述了关于中国金融直面不良资产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一、包袱沉重客观看待

去年以来,我国金融隐患的冰山陆续浮出海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了上上下下关注的热点。理论界和决策层似乎已达成如下共识: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存量过大、比重过高;二是证券市场风险;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行为造成的风险;四是由非法金融活动造成的个别风险。前两者的风险则有可能形成全局性系统风险。

众所周知,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原因虽然很多,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累积则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最大隐患。因为大量不良贷款,使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降低,循环梗阻,银行被迫依靠存款支撑,一旦存款出现大幅度滑坡,就可能出现支付困难,若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我们面临的现实也实在不容乐观: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家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但这四大银行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难以下卸,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和死滞,所积累形成的不良资产数量较大。不良资产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1996 年《商业银行法》颁布,确立了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地位,但四大银行商业化进程却步履缓慢,不仅没有抛掉历史留下的沉重包袱,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破产、兼并与重组使大量不良资产显性化。

还有很多未加计算的隐性坏债,如企业到期未偿还贷款转为新的贷款,经正式手续批准推迟偿还的贷款,等等,很多这样的贷款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偿还。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行长会议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布了1998年的业绩。他们去年均盈利、但资产回报率却不到0 .2 %。分析家普遍认为,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存贷息差缩小和惜借现象是三大主要因素,而其中尤其以不良资产的份量最为沉重。

此外,几十家股份制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与四大银行相类似,五万多家农村信用社、2000家左右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存量和增量更是突出。

应该看到,银行不良资产并不只是呆账损失,其中除了那些损耗、毁弃、转移境外和失去使用价值的部分外,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可以重新利用的。针对一些海外媒体对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的不确切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不久前在出席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时明确表示,截至1998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不会超过银行资产的10%,其中呆帐占2 .9 %。

尽管如此,戴相龙仍坦言,由于国有企业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势头还未得到根本遏制。

二、蓝图清晰开端良好

无论如何,处理不良资产这个金融业的沉疴已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央行行长戴相龙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向海外传媒描绘了中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构想:第一:实现商业银行完全自主经营,商业银行不再承办政策性贷款;第二,根据国际标准,将商业银行各类贷款按五级分类,此项改革已在全国推开;第三,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和特定呆账准备金,对于被分类为次级、怀疑和损失类的贷款,可依照由低到高的比例提取特定呆账准备金,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第四,对那些暂时无法归还的信贷资产,将交给专门的公司管理。通过上述举措,中国有信心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例降低至国际上认定的安全范围。

来自官方的说法认为,我国的不良资产概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逾期贷款;二、逾期两年、呆滞不动的贷款;三、由于企业破产,贷款应予核销的呆帐、滞帐。其中,逾期贷款原则上应留给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回收,呆账、滞账则应留给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核销,而只有呆滞的、逾期两年的那部分不良贷款交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其目的,一方面是在现有商业银行中建立严格的经营责任制,考察银行负责人的政绩;另外,对一部分不良资产实行专业化处理,改善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大幅度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包括吴敬琏在内的许多着名经济学家在谈到如何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这个问题时都表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国际上对于重组银行的不良资产有两种模式:一是集中解决模式,即RTC 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国家建立集中的管理公司管理银行的不良资产;二是分散处理模式,即每个银行自己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从自己银行中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这种模式又叫“好银行坏银行” 模式,是把银行中不良资产剥离出来,交给资产管理公司,把好的资产放到正在运作的银行中去。我们采取的显然是后者。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前景,分析家们认为任务很艰巨,但不走这着棋是肯定不行的。近几年,我国政府对解决不良资产很重视,不断推出多种政策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其用心、成效均有目共睹。

为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近几年政府通过注资、提高呆账提取比率等方式,已核销国有商业银行呆账近1000亿元。

去年2 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财政部将定发行2700 亿元特种国债,所筹集的资金补拨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可以说,这次发行的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拨商业银行资本金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达到《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协议”规定8 %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争取到了改革机制、完善管理的时间。

同年4 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宣布,将在全国开展金融资产清理,并在此基础上按国际通行办法对信贷资产逐渐推行五级分类和考核办法。很久以来,我国银行的贷款质量被笼统地划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这种划分,不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对贷款风险的影响,新推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办法,按实际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除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资产外,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商业银行可主动防范贷款风险。

除此之外,政府对其它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还采取了接管(如人民银行接管中银信托)、兼并、收购(如广发行收购中银信托)、债务重组(如对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关闭(如关闭托管中农信)、破产(如广国投)等等措施。

而国内外众多金融分析家则认为,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市场经济原则专门处理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表明我国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重视程度和实施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三、防止扩大重在治标

无疑,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是提高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关键。但一些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国家对老问题的解决基本有了思路,但对正在产生的新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对潜在的危机认识不够。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因素,一般认为把新老问题分开处置是非常必要的,把不良贷款单独划出来处理和化解是非常负责任的态度。但应要防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道德风险,否则又会成为变相逃债公司。有识之士提醒:对于新的不良资产一定要明确责任,不能把资产管理公司当成一个垃圾桶,随随便便地往里扔东西。

我国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操作设想的框架上虽与国际通行做法相似,但以具体国情而言,难度不可小视。

如美国RTC 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虽然令人称道,我们却无法全盘照搬,因为它需要很多先决条件。比如,RTC 是将不良资产包装在债券市场上出售,这样做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并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作为债券市场的中坚,而我们尚不具备这些条件。况且,概览20年的国际经验,解决银行不良贷款并没有一个通行的模式。

再则,借债还钱是最基本的常识常理,但在我国的法律系统中却缺乏有力的支持部分。目前普遍使用的《企业破产法(试行)》(19 86)和《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1996)不完备,明显不利于金融债权人索债保护自身权益。法律上的“软约束” 与预算的软约束同时存在。

还有,目前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多来自国有企业,这些贷款在放贷的时候就受到来自这方或那方的行政干预,如果追究责任,那么,一些地方政府就是最大的责任人。与此同时,在我们的信贷体制中也缺乏一种稳定的信用保证机制。

正如涤荡污水总要注入一些清水,开源才是根本。在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时,有远见的银行家则认为应从加快业务发展着手,拓展银行业经营道路,不要把路走窄了,这样反过来还能增强银行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总之,要彻底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彻底根除产生不良贷款的土壤。而我国不良贷款的形成是有体制基础的,彻底铲除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需要推行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及加强市场监控和市场约束机制为中心的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结构的合理调整机制。

在一些人还在庆幸亚洲金融危机和我国擦肩而过的时候,有关方面却十分清醒地看到了潜在的风险,化解风险的思路更加明确,手段更为科学。

据透露,一项包括治理不良资产在内的致力于整治金融风险的计划目前正在制定之中,其宗旨就是到2000年底,全面建立金融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和金融监管责任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明显下降,基本化解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实现金融秩序的明显好转,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尽管实现目标路途漫长艰辛,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金融直面不良资产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金融危机中的管理之道  

对于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考  

相关推荐:

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周期融资结构分析 

论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及创新 

关于金融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关于一体化投资效应问题研究 

关于高校贷款的风险监控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