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也称为经理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诸多要素市场中,“经理人市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关于企业家市场发育的几点思考。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做为“经理人市场”的主体,无论是经理、厂长、总裁,还是执行局主席,都可以称为企业家。它的生存及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充分的市场化。但“经理人市场”这一概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1.我国目前拥有千千万万的厂长、经理,但企业家却相对稀少。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一个概念的两个层次。企业家是经营管理者,但经营管理者不全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拥有经营和管理资产的专门知识,以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为职业,以企业资产增殖为目标并据以获得相应收入、声誉和社会地位的专门人才。显然只有专吃使企业资产增值这碗饭的人,才能被称作企业家。
按照上述标准,我国的厂长、经理,尤其是国企的经营管理者,大多数不合格。原因不是他们拥有的专业知识或业绩如何,而在于他们吃的是“官”饭,他们的收入、声誉、社会地位与所经营企业资产的增殖没有直接的数量关系。
企业经营管理者主体功能发育不全,市场化不充分,导致了我国目前企业家资源的稀缺,这同样说明了整个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不良。那么,在当前我们有无数个厂长、经理,而缺乏企业家的情况下,时代呼唤企业家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2.人事任命制度约束了企业家市场化程度的发展。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近九年时问,两权分离使国企获得法人资格是政府市场化取向的目标选择。国企的市场化改造在劳动、分配、股份制、金融资本优化配置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不合逻辑的是,做为国企经营管理核心和灵魂的厂长、经理,却迟迟得不到“市场化”。经济权力的下放和人事任命权的刚性约束,造成了逻辑上的悖谬,使经营管理者主体异化.功能扭曲,经济行为能力弱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是政府死死抓住人事任免权不放,造成企业家有市无场的格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