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被称之为“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它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和阅读非常多的信息,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中考阅读新亮点分析。
这样一个以“信息碎片化”为特征的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提出了挑战,拒绝或者视而不见都是不可取的态度。浙江绍兴市的一道阅读题取材就很有特点。命题人把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整理成为一篇阅读材料,取名为《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这篇阅读材料分为“民间的声音”与“学者的观点”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摘录自“绍兴E网”论坛上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共由8则讨论留言组成,后一部分摘自互联网上5位专家学者的看法,以语录体的形式呈现。由此命题:
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5分)
2.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5分)
3.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5分)
第1题由三个小问题组成,第一个小问题是对引发讨论缘由的概括,后两个小问题是对来自不同对象看法的归纳。此题的考查,是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基点,侧重于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方面。第2题也是对信息的,但与前面不同的是,侧重于信息的筛选——“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这两题侧重于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归纳,并提示读者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性,既要听到民间的声音,也要听到专家的声音。从不同对象的声音中,丰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由此,命题人自然设计出了第3题。这道题要求考生谈自己的看法,但要运用材料中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这看似开放,其实又有限制。既防止考生随意放羊、不着边际地漫谈,又要求考生联系给出的材料,用它作为自己观点的根据进行阐述。这样的试题考查才真正是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跳出了许多开放性试题信马由缰的答题窠臼。
相关推荐:
下一篇:浅谈中考古诗词鉴赏热点题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