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教育理论论文10000字。
工科公共数学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教学周期长达一年半到两年,学生的许多后续课程几乎都与此相关,并且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的重要考试课程。所以,工科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公共课的课时被严重压缩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疲于应付,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也喊了多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一套完整的配套措施,而单一的方法和手段独木难支,孤掌难鸣,不能产生有效的结果。
我们对过往的工作进行了思考和阶段性小结,在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和教学手段的同时,更有利于明确目标开展下一步工作,避免盲目行事。通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不应该是空中楼阁、空穴来风,应该具有科学性,符合教学规律,避免急功近利,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实施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
(1)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目标不仅涉及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观念,而且涉及到培养目的。公共数学课程是工科学生一切课程的基础,在重新认识并彻底解决初等数学中一些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如函数的性质、极值、增减性、图像、级数的敛散性等)之外,还通过学习其它知识(如极限、微分、积分等),为学生学习其它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工科学生毕业后作为工程人员,需要对问题善于从量的方面洞察、抽象和研究,需要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需要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以及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创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研究,同时也成为教学改革的收益者,真正形成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教与学“双赢”的良好格局。
(2)为教学改革创造合理的条件:教学改革应该具有科学性、符合教学规律,我们协同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充分了解了省内多所高校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状况,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从2010级开始增加了机械学院和电气学院各个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课时,学校对于公共数学课程重视为我们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将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工作和成果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极大地鼓舞了教师们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性。在一系列配套措施施行后,教师教学研究立项、教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明显增加,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的成绩也有了显着的突破,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在这种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各个专业和化工学院的部分专业也纷纷跟进,修改专业培养计划,增加数学课程的课时。
相关推荐:
下一篇:9000字教育理论论文: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