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形式的构造分析

2017-06-26 23:44:00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突出化学学科特征,重视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形式的构造分析”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形式的构造分析


1、“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多次改革中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一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2002年已被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已在我市五个省级课改实验区使用了一年。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第一项变革,就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围绕什么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可模仿?这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2、“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

2.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1]。如果新课程在实施中依然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那将违背课程改革的本意,使课程改革失去意义。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课程内容的变化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化,真正做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一策略思想展开的,这说明“探究式”教学是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HttP://WWW.gwyOO.COM

2.2、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教学方式的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学生能够记住约20%的内容;学生对他们看到的实物现象能够记住约3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到实物现象,能够记住约60%的内容;如果是学生亲自探究过的,则能记住约90%的内容[2]。这说明“探究式”教学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

2.3、从化学学科的特点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观察和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化学中的概念、定律是借助于实验得到的。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才能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从这点出发,较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去的。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及探究教学流程图

3.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探究式”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萨奇曼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他坚信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鲜事物,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资源[3]。

“探究式”教学是与“灌压式”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

3.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探究式”教学流程图如下:

3.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说明

此表对应的教学流程图不是科学探究教学的唯一模式,但不同的科学探究教学流程一般都可以分解为该流程图所包含的要素。因此,根据上表所对应的教学流程图设计的科学探究教学评价指标更具普遍性和实用性

4、“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4.1、提出问题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动力和起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创设可从生产、生活、科技等现象、演示实验、新闻报道等入手,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如:如何防止自行车锈蚀?水资源取之不尽吗?酸雨离我们还远吗?等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2、猜想与假设

问题提出后,要对问题可能的答案或结果作出猜想或假设。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及现象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通入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色的原因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是谁使石蕊试液变色进行大胆的猜想,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已有认识的正误,不立即给以评价反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类比和形象思维能力,又可训练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4.3、制定计划

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计划,这时要渗透科学研究的策略、方法。先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再对每个局部进行微观设计,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织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制定计划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把思维过程暴露出来,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也可以站在学生的思维层次上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指向,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要注意的是计划制定不仅仅为解决问题,我们要在制定过程中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时计划可能并不完善,可留待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修正、完善。开始阶段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可提供一些计划、方案供学生选择以降低台阶。

相关推荐:

化学教学论文之化学课堂互动研究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初探 

浅谈多媒体与现代化学教学 

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