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谈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财政论文

2017-06-05 09:50:00

近几年,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拉动了内需,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谈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它是我国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进行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但短期政策长期化,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同时,也暴露了其固有的弊病,赤字与国债规模的扩大产生了经济风险,造成了经济负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以探讨其可持续性,并针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以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中,挤出效应一般是指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扩张部分或全部抵消。挤出效应是国债的副产品,若挤出效应存在且过大,则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将受到质疑,考查挤出效应,重点要分析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在IS——LM模型中分析挤出效应的产生,我们可知其产生有严格的假设条件,挤出效应只有在货币供给不增加并且经济活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民间储蓄居高不下,投资萎缩,消费低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扩张不会引起利率上升,且考察起来,我国近年来实际利率的上升与政府支出无相关关系,实际利率上升和它对非政府投资的某些抑制作用也不能说明政府支出扩张有挤出效应,因为我国货币供给量一直在变化。利率上升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名义利率下调幅度不够,是利率政策限制了财政政策扩张发挥充分的乘数效应,而不是财政扩张自身产生了“挤出效应”。另外,政府供款也不一定引起资金需求竞争。我国资金需求主要是对银行资金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一直超过7%(或总准备金率超过15%),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是充足乃至过剩的。这种资金过剩是民间资金需求不足、银行资金供应谨慎双重作用下的结果,政府向银行借的是闲量资金,它只是减少银行闲量资金,并非消除银行的闲量资金,所以对企业的资金供应并未产生挤出效应。我国近年来政府扩张支出的同时,也配合适度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给,财政扩张产生的利率上涨压力被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所抵消,不会产生利率的上升。但是,随着经济持续发展,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逐渐变得稀缺,挤出效应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况且,据估计,目前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有20%投资完全可以由民间投资来取代。现在政府投资的项目可能就是今后高效率的民间资本发挥作用的领域。所以政府现在的投资可能已经对未来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挤出效应的存在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谈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关推荐:

浅谈我国财政风险论文

浅谈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分析论文 

相关推荐:

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探讨论文 

西方国家国债期货交易及其启示论文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论文 

浅谈国债风险的法律控制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