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品学习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探讨新时期国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不仅对国学这个词汇的含义演变进行了粗浅的探究,并针对其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梳理,同时也对国学在新时期下如何发展进行了展望。国学近年的复兴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和平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国学 复兴 新时期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从远古的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到今天的宇宙飞船、太空探索;从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的传说到今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丽的诗经年代,到网络文学、手机短信、BBS大行其道,这其间产生了多少令后人无限景仰的作家或是文学家呢?他们在各自所处的时代里有的身世显赫、权倾朝野,有的贫贱卑微、不闻于世,但作品却大都传承下来,彪炳青史。
中餐、汉字、京剧、中医等等所以风行世界的精髓之所在,乃是国学。大多数国人乃至西方社会都认为最伟大的一个中国人就是孔夫子。
但国学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伴随的是传统丧失,道德败坏,思想迷茫,精神颓废,中华民族的信仰危机日渐凸现。崇洋媚外,唯利是图,亦步亦趋,许多人一味的盲目追逐经济利益,由此形成了全社会的整体道德沦丧。
从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开始,我们多从器物上,抑或制度上迫切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向西方靠近。而博大精深的国学却被那么轻易的扫进了故纸堆。不禁一声叹息,也许我们矫枉过正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几乎将传统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彻底毁弃。我们这些后生晚辈今日不禁为之扼腕浩叹。
中国自汉唐盛世以降,一直为世界所推重,且我们一直也自诩为天朝上国,所以被尊为“礼仪之邦”,实国学之功也;修身齐家,兼济天下的伟大胸怀培养,亦国学之力也。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为迫切的需要相应的社会意识及其道德形式,为之开拓前路并保驾护航。特别是向市场经济过渡和使市场经济发展完善,不仅仅需要更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硬性约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意识与高尚的社会道德作为社会发展的软环境。高尚的社会道德无疑能够为市场经济得以和谐发展提供更深层面的保障。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指出,他在赞颂西欧资本主义的同时,也敏锐地感觉到了现代文明的机械理性正在吞噬着人性,认为文明的发展可能要以文化的堕落为代价,最终导致道德沦丧,最终因精神家园的荒芜而失去方向甚至感到绝望。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针对良好的道德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最佳诠释。因此,中华民族若想和平崛起,社会要想和谐发展,恐怕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相关建设更须先行。
“国学”,这个词的本义是国家设立的学校及制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周礼》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一代汉学宗师和著名教育家孙诒让在其《周礼正义》中即指明:“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但近代,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国学的论争赋予了这个词汇更多重的涵义。这次论争是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扬弃。有汰除,亦有传承。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自我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自新文化运动以降,人们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便有差异。并且不断的赋予更多的个人化色彩,以为我所用。国学针对西学而言,可称中学,针对新学而言,可称旧学。
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提到了“以保国粹为主义”。
章太炎在东京办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宣称:“真新学者,未有不能与国学相挈合者也。”(《国学讲习会序》)
1922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办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与古代有所不同,这个时候的知识精英们不仅把国学作为一门学术来研究,同时也是作为教育机构而存在的。
章太炎在1922年出版的《国学概论》中说:“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三类:一为义理为学,二为考据之学,三为词章之学。”(章太炎《国学概论》1922年)这本《国学概论》庶几可视为论述国学的第一本专著。
陈独秀则认为:“国学是什么,我们实在不太明白。当今所谓国学大家,胡适之所长是哲学史,章太炎所长是历史和文字音韵学,罗叔蕴所长是金石考古学,王静庵所长是文学。除这些学问外,我们实在不明白什么是国学?” “国学”这一名词,“就是再审订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明确的观念,因为‘国学’本是含混糊涂不成一个名词”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则认为:“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泽厚坦言:“比如说国学,我不反对搞国学,但国学这概念到底是什么,我就不清楚。”
邓实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国学讲习记》)。邓先生的国学概念显得很宽泛。国学当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考据学、伦理学等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儒家思想贯穿并主导整个封建社会的中国思想史,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尤以经部为重。《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套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大学士纪昀以及王念孙、戴震等大学者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在《南方周末》撰文指出:“我们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国学的定义是辞书编纂者们的事情,对国学的理解阐发则是我们个人的事情。国学既是知识、智慧,也是中国人的气象、精神,更是我们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该不该使其成为一种主导我们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毫无疑问,国学的概念迄今为止,尚无统一认识。我个人的看法是,国学即国故,可简单译为“GuoXue” 或意译为“Sinology”(《简明英汉词典》释为汉学,这里的“汉”,非单指汉族而言,而是意指整个中华民族)。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还有一种说法,把国学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国学就是指经、史、子、集,而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之总和。
中国不论是实现民族自立还是未来的崛起依靠的不仅仅是国学,更多的应该是市场经济、民主法制和现代科技。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国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儒学是一门需要“身体力行”、“经世致用”的学问,以读书为通天的快捷方式固然不对,但是以为宵衣旰食、皓首穷经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家知识分子同样也是不对的
四书之《大学》开宗明义的指出为学之根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重振国学,对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推动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也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传统文化,她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思想底蕴,让我们重拾文化自信。
复兴国学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第一、苏州第一个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成立于于2005年9月28日,这天恰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创办者创办私塾主要目的是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
传统蒙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增强其基本的文化素养,而《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则加深了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其文化内涵及自身修养。韵文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中以诗词为核心的韵文的欣赏能力,为以后的写作能力培养及审美观的形成和建立大有裨益。
现代私塾的出现,反映了社会有这种现实需求,而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东方文化的惯性使之然。在日本,今天依然存在很多私塾,只有我国目前实行的义务制教育制度,中小学教育一律公办。
第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主办的首次“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于孔子诞辰日同日在世界各地举行,孔子故里曲阜,成为全球祭孔活动的主会场。全球现有孔庙1300多座。
第三、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陆续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目前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37个国家和地区落户。至2006年底,中国已经与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3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第四、2006年9月3日,由网友们发起的一场汉服宣传活动在无锡举行。数十名来自苏锡常及上海地区的汉服爱好者身着宽袖长袍出现在闹市街头,向市民宣传汉服特色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所谓“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汉族,又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难道就不能将自己民族的服饰传承下来吗?于是汉服复兴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了神州大地。风闻全国各地都有身着汉服的网友出现在公共场合以期得到更多的关注。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也有人大代表建议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系列的中国式学位服。”
第五、一向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重镇”而著称的中国人民大学率先组建国学院,并且聘请当下的“国学大师”冯其庸为首任院长。
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旗帜鲜明的打出“脊续文脉,重振国学”的口号(虽然到底是“脊续”还是“赓续”大家吵得不亦乐乎,个人以为还是“赓续”稳妥些),纪宝成校长同时在媒体上发表长文疾呼“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呼唤国学的回归,重建国学的学科”,他的这一观点倒是得到国内许多知识分子的响应。
第六、中文已于06年初悄然登台亮相。
百度的CEO李彦宏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是沉寂百年的国学得以复兴的最佳时机,而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有责任承担起复兴中文、弘扬国学的历史使命。
国学网的知名度无论在网民口碑中还是在现实的文化学术交流中都是极高的。现在,国学网日访问人数达数千,页面浏览量以十万计,其中不乏国内的国学大师和国外的汉学专家,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
国学网开通于2000年5月1日,为集传统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专业网站。据了解,国学网开通5年多来,累计花费超过百万,全由尹小林自己筹集,而国学网本身没有向用户收过任何费用。 尹小林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学网CEO。在他领导下,曾成功推出了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国学宝典》网络版,这项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开发的中文古籍数据库工程,目前收录了古籍3800多部,总字数逾8亿字,收入书籍数目与总字数均超过了清代钦定修撰的《四库全书》。
小编为您准备的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希望可以帮到您!
相关推荐:
下一篇:浅析诵读与古诗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