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其中“武松斗杀西门庆”一节,当武松为兄复仇,杀死西门庆到官府自首后,有一刀笔吏因同情武松,在案情报告中,将武松杀死西门庆,有意记为“斗杀”。 以下是以宋真宗朝翰林学士为中心的考察。
一个“斗”字,即把杀人性质由故意杀人变成了斗殴误杀,便使武松罪不致死[1]。手中笔如刀,一两拨千斤,要死要活,皆在笔下。真不愧为“刀笔吏”之谓。故而留下了相当深的印象。稍长,又了解到孔夫子把一部鲁《春秋》删删改改,居然令其后几千年“乱臣贼子惧”。继而又读到,魏收撰《魏书》时,口出狂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的确,除了战乱动荡的年代,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情形之外,在有序的文明社会中,文人手中的笔,往往胜过武夫的刀枪剑戟,一介文弱书生,有时敌过数万雄兵。
以上叙及的不过是历史上的下层胥吏的舞文弄墨和史官的道德毁誉,那么,在历史上,在中央政治的核心,皇帝周围的高级文人们的作用又如何呢?以笔杀人或许用不着他们,不担任史官,也不用他们去曲笔寓褒贬。在常人看来,这些人不过就是秉承圣旨,起草诏令而已。“江山代有才人出”,除了李白、杜甫之流以作品名世以外,地位崇高的皇帝的秘书官们,最终也不过是老死文牍。从表面看,或许如此。其实,深入到历史的幕后,便可以看到,这些人同下层的胥吏、秉笔的史官一样有为,而且是大有为。从拨弄是非,操纵人事,到控制朝政,决定政策,左右皇帝,可以说是无所不为。固然,同样是皇帝的秘书官,亦因人因时而异,并不是所有的皇帝幕僚都是上下其手的师爷,正象不是所有的宰相都是权相一样。本文不过是想通过史实来揭示一下历来为研究者所忽视的一部分高级文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是发展的,同时,历史又是相似的。因此,作为研究方法,有时统计归纳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正如滴水映日,管中窥豹,个别往往能反映一般,演绎的方法同样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鉴于此,本文拟主要撷取宋代真宗一朝的翰林学士这样的皇帝的秘书官们的活动,来看一下他们的政治作用。与以往侧重于制度本身的研究所不同的是,我的考察重点在于这些高级文人的实际活动,特别是隐藏于幕后的活动。
相关推荐:
下一篇:论文姬别子缘由的再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