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在研究时均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企业都是同质的,而忽视了对企业异质的研究,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异质企业假定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新进展。
企业内在的规模经济理论也只是表明在企业从建立到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有一段边际成本是递减的,由此带来整体利润的上涨。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Bernard和Jensen通过对美国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与非出口企业相比,美国的出口企业有很大不同,表现为出口企业的规模都相当大,生产率更高,企业家支付较高的工资,使用更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更具备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一研究开辟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篇章,“异质企业”很快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随后多位学者通过对美国、德国、哥伦比亚、墨西哥、摩洛哥、中国台湾、西班牙、加拿大、法国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上述哪个国家或地区,都只有很小一部分企业从事出口, 而且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相比,通常规模较大,生产率较高。这些差异被称为是企业的异质性。
21世纪初Melitz(2003),Bernard;Jensen,Eaton 和 Kortum(2003);Helpman, Yeaple 和 Melitz (2004) ;Antràs 和Helpman(2004)、Yeaple(2005)、Bernard(2007) 等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建立和拓展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将企业异质性、企业组织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从企业的微观层面解释企业的贸易行为、对外投资行为以及国际化生产组织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产业部门的贸易开放将会提高工资和其它要素价格,这将使生产率最低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生产率最高的企业将能够承担海外营销的固定成本并开始出口,生产率居于中游的企业将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企业产出的总的分配将有利于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其结果是整个产业的生产率因为贸易而得到提升。同时企业通过出口与外国竞争者之间及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关于进行改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出口使得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迫使企业提高效率和进行创新。最后,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越高,也将使企业获得成本降低的好处,最后使得技术、生产等成本低的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几年,学者对异质企业的研究展开了多角度、深维度的拓展,开始关注企业出口地理方向、创新的作用、贸易保护及经济增长等问题在异质企业假定下的作用结果。本文在分析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我国外贸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