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西方失业回滞理论述评

2017-06-03 15:45:00

一般来说,对于70年代各国失业率的上升,第一种观点的解释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但对于80年代所经历的失业率上升,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完善、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到80年代,欧洲各国为扭转萧条的经济形势,已经较大程度地放宽了对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工会力量下降、失业救济减少、取消最低工资限制等等,都使得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显著提高,然而失业率却仍然急剧上升。失业回滞理论正是凯恩斯主义在这种尴尬情形下被提出和扩展的。回滞(hysteresis)本来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1972年费尔普斯最早将此概念应用到宏观经济中的失业现象,建立了失业回滞模型,而后一些新凯恩斯主义者,如哈格里夫斯—希普、克罗斯、布兰查德、萨默斯、莱亚德、戈登等人对此均有所贡献。

一、自然失业率和无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各自独立地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的附加预期模型。我们知道,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一种此消彼涨的交替关系,认为市场如果是过度需求的,那么工资就会因劳动力市场的过度需求而上升,且过度的劳动力需求越大,货币工资的增长率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过度需求又会导致失业率下降而逐渐趋向于零;反之亦然。然而,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在引进预期之后,否定了上述说法。

按照弗里德曼的模型,认为将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联系起来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没有根据的,尽管雇员和雇主在谈判中确定的是货币工资,但他们实际所关心的却是真实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由于工资合同是不连续的,因此雇员在谈判中所要求的真实工资必然受到其对未来整个合同期内存在的通货膨胀率预期的影响。这样,弗里德曼便认为应该将实际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联系起来。于是,在模型中他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扩展了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把预期通货膨胀率作为决定货币工资变化率的一个附加变量。而如果在模型中进一步设定预期是充分的,那么就可以得到一条在长期内是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该直线所对应的失业率便称为自然失业率(NRU)。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即通货膨胀将被完全预期到。

自然失业率假说应用了货币对就业是中性的古典假设,认为总需求的波动对自然失业率没有任何影响,自然失业率由供给方面的真实因素所决定。总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短期的实际失业率,但随着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整,失业将返回长期均衡的自然值。在新古典模型中,即使总需求的波动未被预期到,连续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的联合作用也能保证失业率迅速回到其自然率水平,这样就产生了政策无效的结论,即总需求政策不能导致均衡失业率的变化。

与自然失业率一样,无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AIRU)也是通过附加预期扩展菲利普斯曲线得到的。该失业率使得工人的目标真实工资与可行真实工资保持一致,其中可行真实工资由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厂商加成得到,目标真实工资则通过工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得到。值得注意的是,无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说法其实是不确切的,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价格水平没有加速变化,而通货膨胀则是恒定的。

无论是自然失业率还是无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它们都是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失业率,两者之间关键的差别在于其微观基础不同。弗里德曼所定义的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市场出清的概念,是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从而真实工资率结构的均衡联系在一起的。而无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由于决定于工人与厂商之间的力量对比,其微观基础显然应该与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联系在一起。

相关推荐:

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有关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的思考分析 

拉美众智库参与社会政策决策过程论文 

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 

中国经济绿色GDP之路探究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